
李明性,字复本,别号沃阳,山西曲沃县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是明代山西曲沃的富商。
李明性为人笃厚,对父母十分孝敬,与兄长相处很是和睦,与友人乡邻相处诚恳仗义。有亲友在经济上发生困难时,他常常主动给予帮助,惟恐失去照应。向他借债的人很多。当借债人因贫困不能归还时,他经常把债券交还对方,债务一笔勾销。他做人厚道,多照顾暂时有困难朋友的面子,别人也都非常喜欢跟他做生意,再加上李明性善于判断价格差,从而最终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商人。
“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好义的名声。因为在对方落难,别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你却向他抛出最及时的一根救命稻草,无疑是给对方最大的面子。对方有了面子,还愁将来他不给你面子吗?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人危难的义举,可以为你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使你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就是你的面子,这种面子会回馈你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能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以独霸一个行业。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
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救人于危难倒悬,不但得到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实际上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伏笔。不仅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过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利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可以名利双收,“甘蔗可以两头甜”。
另外帮助别人,不要念念不忘。帮助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态度甚至想法不要表现出来。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各种好处,绝不会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回收,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切不可像自由市场做生意那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4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久。
那一天,你为他人雪中送炭;有一天,他人就会给你雨中送伞。
人们在遭受灾难时,对于所受到的帮助容易铭记于心,这就是雪中送炭的感人之处。商人雪中送炭带来的将是在该行业中的好名声,它有助于你长久的发展。
上海华实制鞋厂与日本一家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日本一家株式会社定制的一批鞋,因日方预测失误,加上海上运期长,布鞋运到日本后错过了销售的黄金季节,大量积压。日方提出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原则上却同意。
此事一传开,中方有关部门及一些国际上的朋友立即哗然,认为这是自找麻烦。因为那是价值260万日元的大笔生意呀!
但华实制鞋厂还是坚持退货。
后来,中方在出口替代的一批货时,不但保质保量,而且迅速按时发货,使日方大赚一笔,救了他们。当然,中方也相应获利不少,而且名声大振,信誉大增。
此事在日本见报后,马上又有几家大公司来人要求与华实制鞋厂合作。
华实制鞋厂不但没有赔钱,反而由此身价百倍,产品供不应求,而日方某株式会社,经过这次风浪后愈感到华实是个忠实的合作伙伴,提出愿当中方在日销售的总代理,华实的产品全部包销,订就是10年合同,而且还积极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上有关信息,两家的伙伴关系又加深了一层。
生意经:华实制鞋厂运用“雪中送炭”这一经营谋略,把目标首先立于取得我方利益上,虽只是一次生意上亏了本,给足了对方面子,却换来以后的长期合作与双赢这个最大的面子,看来做一点小小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同时经商者应该注意,“雪中送炭”在于求自己的长远利益,但万不可去人为制造“雪中送炭”的条件,然后再“雪中送炭”,一旦败露,后果更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