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我们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什么令自己印象最深?是重要的学术知识还是关于情感、友谊、恐惧的记忆?本章主要讨论个性、社会性和道德的发展。
首先,探讨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面——生理变化,影响着其他方面的发展。接着,介绍尤里•布朗芬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并以此探讨影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随后,探讨个体是如何通过自我概念和同一性来认识自己的。最后,探讨道德发展。
3.1生理发展
一、生理与运动发展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至少在最初几年中,成长意味着长得更高、更强壮和更协调,这些变化可能使人感到惊慌、失望、兴奋或困惑。
1.学期阶段的儿童非常活跃。2岁之前蹒跚学步,到了2岁大多数儿童都能平稳地走路,3岁儿童能学会跑、投掷和跳,2—5岁之间能做到跑、跳、爬和单脚跳。
2.小学阶段,大多数儿童的生理发展都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变高了、瘦了,也更强壮了,他们能更好地从事体育运动和游戏。
3.青春期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女孩的个子长的很快,到十五六岁基本到达顶峰。男孩相对滞后,很多男孩到19岁左右才不再长高。
成熟的“正常范围”其实很大,早熟和晚熟各有优势,如何应对学生的成长差异,“实践指南”:
插图
二、游戏、休息和体育运动
游戏对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认知、生理、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健康。
三、生理发展中的挑战
生理发展会影响到心理发展。
3.2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背景的重要作用和生态系统模型
教育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日益关注环境的作用。发展中的个体既会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背景:是指环绕在个体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周围,并与个体的这些活动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个体的发展和学习的所有环境因素。
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微观系统中,这个微观系统包含于中间系统,中间系统又嵌入外部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是宏观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个生态系统还包括一个历时系统。
微观系统包含个体直接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观系统可能就是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 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
中间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中各元素之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或是家庭成员与教师的相互作用。
外部系统是指所有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即时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二、家庭
1.家庭结构。
2.教养方式。根据父母在温暖和控制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不同,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1)权威性(高温度、高控制);(2)专制型(低温度、高控制);(3)放纵型(高温度、低控制);(4)拒绝型/忽视型/不作为型(低温度、低控制)。专制型、权威性和放纵型的父母都很爱子女,并且尽力做得最好——只是他们对什么是最好的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3.文化与教养。如果教养方式是严格的、指导性的,告知具有明确的规则和行为后果,同时具有高水平的温暖和情感支持,那么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城市儿童会拥有更高的学业成绩和更好的情感发展。
4.依恋。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
5.父母离异。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来说,父母离异后的前两年可能是最困难的时期。
插图帮助离异家庭孩子(实践指南)
三、同伴
1.帮派
2.同伴文化。儿童或青少年群体所拥有的一套规则和规范,尤其涉及特定的穿着、外表、音乐、语言、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等,这些被称为同伴文化。同伴通常在时尚及社交方面的影响更大,而父母在道德、职业选择及宗教上有更大的影响。
3.社交圈和友谊
4.受欢迎性
5.谁可能会有同伴问题
四、教育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支持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当具备三个特质:首先,关心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班级,拥有教师权威,但不会采取过于严格或“卑鄙”的手段;最后,能很好地激励学生——通过创新和改革让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
1.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学生将教师的关心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业上的关心——建立高的、合理的期望,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另一种是对个人关心——耐心、尊重学生,有幽默感,愿意倾听,关心学生的个人问题。
教师与学生对关心的不同看法,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不信任。
2.教师与受虐儿童
插入儿童受虐的征兆
3.3同一性与自我概念
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与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将发展看成是历经系列阶段的过程,阶段之间相互影响,但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目标、关注的问题、任务和危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1.学前阶段:信任、自主与主动
2.小学阶段:勤奋对自卑
(鼓励主动性和勤奋 实践指南)
3.青少年时期:寻求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由个体的动机、能力、信念和经历组成的一个一致的自我形象,它涉及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定,尤其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对他人的承诺及看法等方面。
(促进同一性的形成 实践指南)
二、种族—民族同一性
三、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个体自身的观念、感受、态度和期望等的认识和信念。
四、自尊
自尊是一种情感反应——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总体判断,包括个体对自己感到自信和骄傲。
五、自我概念和自尊的性别差异
3.4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一、心理理论与意图
心理理论:理解他人也是人,有他们自己的心智、想法、情感、信念、愿望和感受。
观点采择能力:理解他人有不同的感觉和体验。
二、道德发展
道德推理:即对是非的看法以及道德判断的积极建构。
分配公平:有关群体成员间如何公平分配物品和权利的信念。最初是基于绝对公平,逐渐发展到论功行赏,再发展到基于善意的阶段。
道德现实主义:儿童将道德看作是绝对的,皮亚杰将这个阶段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合作的道德:儿童意识到规则是人制定的,也能被人改变的道德发展阶段。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道德两难问题:很难做出明确和完全正确的抉择的问题情境。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或是非判断的具体阶段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是基于个人的需要和感知;(2)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会考虑社会期望和法律;(3)后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是基于抽象、更人性化的公平原则,这些原则未必受制于法律。
三、道德判断、社会习俗和个人选择
1.道德与习俗维度
2.对教师的启示
首先,建立相互尊重、彼此温暖,且能公平、一致地执行规则的集体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应针对不同维度——道德维度或习俗维度,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
四、道德推理的多样性
五、道德行为:攻击与作弊
影响道德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仿、内化和自我概念。
(处理攻击性行为和鼓励学生合作 实践指南)
3.5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对教师的启示
埃里克森和布朗芬布伦纳都强调个体会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核心观点:
(1)父母离异的学生能从权威型教师那儿获益。
(2)对学生来说,自我概念随时间在不断分化。
(3)对所有学生来说,整合自己关于职业、宗教、种族或民族、性别角色以及社会的联系等方面的决定,最终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同一性——这个过程是极具挑战性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同一性的发展。
(4)对学生来说,被同伴拒绝都会受到伤害。学生需要指导以帮助他们发展社交能力,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更好地处理冲突以及应对攻击行为。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指导。
2018/5/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