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封建主义已经覆灭,新生的民主政权羸弱不堪,外敌入侵,国家与民族在夹缝中生存。
通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一书中,可以看到他为我们揭开尘封在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一段往事,让我们穿越时空,通过冰山一角的窥视,感受那个年代的家国情怀与乡土气息……
01 作品中哪些情景印象最为深刻?
① 小说的开始。作者对我的父亲——余豆官,第一次随余占鳌司令的队伍,离开家乡,经过一片片红高粱地,行进在抗日路上的神态,动作,环境,通过带有北方乡土气息的语言,把情景刻画地栩栩如生,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② 小说在不断镶入的过程中。作者对当时高密东北乡的历史环境及民间生活的描述,让人难以忘却。以我的爷爷——余占鳌,作为描述中心,把当时爷爷与奶奶的相识,借东北乡的接亲仪式、地方大户人家的吝啬及曾外祖父一家对于奶奶的态度为引线,通过乡土的语言与朴实的文字,把我们带入那个土匪横行,乱世中的高密东北乡。
作者用带有浓重乡情的文字,既刻画了奶奶的美丽,又描绘了“杠子夫”这种底层苦力的乱世挣扎现状。把爷爷对奶奶的爱,通过描写爷爷对待土匪的狠,对待奶奶的温柔动作以及对待那户娶奶奶的麻风病大户的做法,描绘的淋漓尽致!
③ 作者把高密县县长——曹梦九,这一历史人物的引入,通过对县长执政高密东北乡后的一系列案例,用生动风趣的细节描写,为我们还原东北乡在乱世乱的程度,让我们看到作者笔下真实的东北乡。
④ 随着小说推进,作者引入了老长工——罗汉大叔。在小说中部,对罗汉大叔被日本人要求扒皮的细节,通过口语,动作,人物神态等进行传神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一个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让我们看到高密乡所代表的英雄好汉,让人动容!!
⑤ 作者在小说开始,对奶奶养的狗,一笔带过,然而在小说中部,笔锋回转,再次对东北乡,红高粱地上的狗进行描写。
以一场日寇扫荡后的村庄为背景,把那些丧家之犬与躺在地上死去的父老乡亲及牺牲的抗日义士,放大在一个平面上。
以奶奶家的黑狗为主角,进行前后对比,并对这群狗,吃人肉的细节,进行人性化描写,对于狗的形态与动作,传神刻画,让读者隔着时空,就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及日军的暴行,让人久久不能忘去。
⑥ 小说尾部,作者再次提到爷爷——余占鳌。通过对爷爷在日本的经历,进行叙述。主要通过对爷爷与山洞的狐狸斗智斗勇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详细的描写,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土匪,一个草莽英雄,在糟糕环境下,所呈现的睿智与勇敢的一面。
02 通过读作品学到了哪些东西?
① 通过拜读小说,学到了作者对于小说采用的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又把虚实的成分应用的恰到好处。
② 学习作者对于小说内容,通过富有家乡情怀的语言,对读者特别富有那个年代的感染力,增加读小说的趣味。
③ 学习到,对于小说里的人物,一草一木,动物,影响刻画的一点技巧,让读者如同看到一幅幅或伤心或开心或温暖的画面,增加整个小说的情感空间。
④ 学习到,对于每一个场景不必过于拘泥时间先后顺序,可以通过幻想的意识形态,把每一个场景插在合适的位置,让读者能看明白写的是什么
03 觉得哪句话最能概括那段往事?
如果说一句话,我觉得非他莫属“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最英雄好汉的地方也是最王八蛋的地方”。
因为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你可以发现那个年代出现在红高粱地里,每个人物上演不同角色与故事。这句话概括了每个人的两面性,不管是平民还是官员,甚至文中所谓的英雄好汉,把他们的两面性暴露在文字的点点滴滴中。
04 觉得作者这部作品主要想说什么?
作者主要通过作品,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一个点,讲述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现状,并叙述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传送出华夏儿女如同红高粱般精神,迎接民族的苦难意志。
让读者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让后人多多珍爱生活,珍惜先烈的光荣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