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对于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研究很具有启发性。但要提前说明的是,倾向也是天赋之一,是先天形成,很少可以改变,我们可以做到的,仅仅只是去运用它,而不是去改变它。
激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这个讨论的其实有很多,但大体上来说,仍然是一种正负反馈对人的作用。想要一个人朝着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都需要给他一个反馈。而且这个反馈越即时越好,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可以迅速给一个反馈。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目标,用激励的方式来产生反馈。
同时,在大的系统性方面,也不能高估人性,因为激励可能带来益处,也可能有很多坏处:如同为了金钱而不折手段。激励只能越来越大,因为人性总是贪婪的,没有几个可以保持节制,所以当激励失去了控制总开关的时候,就是噩梦来临的时候。
惩罚的作用在于禁止,它就好比是不让人向不愿意走的方向前行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小错小惩,大错大惩。因为不能做到区分,就会导致混乱。其实,激励也是要有区分度。不然,大锅饭的时代不过又一次来临罢了。
喜爱/热爱倾向
所谓的喜爱与热爱究其根源,不过是锚定现象罢了。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评价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屋及乌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前社会,竞争那么大,虽然标签有失公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如何可以把标签撕掉,去了解一个人。但是因为成本问题,我们只能不断的通过第一次接触甚至只是看履历或是简历来判断一个人。这是成本最小的选择方法。
因此,想要别人看得起,或是说想要有人的认可,尽量去努力修炼己身。做到任何时候都言行一致,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达成利益最大化,是不二法门。人不能轻易和别人去比较。毕竟人比人气死人,但是,和自己比较还有的是希望。
想获得任何东西,都讲究自己是否配得上,毕竟德不配位会死的很惨。所以看上啥就努力将自己的要求提到符合的程度,不然就只能望洋兴叹。
唯一要注意的是,明知事不可为,不要徒劳努力,努力也得看能不能达成,异想天开无用。这只是对一般人而言,但人生在世,又有几个不一般的呢?
讨厌/憎恶倾向
这个和上一个很像,给我的启示就很一样。那就是因为憎恶和讨厌无法避免,所以就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去讨好所有人。因此,明白这个道理,讨好型人格就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治愈了。
同时,既然憎恶会极大影响行为偏差,那么遇到自己讨厌的人,直接拉黑,永不再见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若是无法决绝如此,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公事公办,私下不接触。但也不能因为没来由的憎恶而因私废公。
避免怀疑倾向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这两条是一个闭环链,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处境不假思索的做出抉择之后,即使知道自己抉择出错,也会为了避免不一致而继续错下去。(但我想,绝大多数时候,是不会怀疑自己做错了)
这里面那个富兰克林例子很有意思。想要获取别人的赏识,不一定需要表现自己,也可以去让对方帮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忙,慢慢来改善对方的态度。
另外,假装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动作,当你给自己贴了标签之后,就不由自主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事。积极的一面在于,有人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往好的一面走,有人悲观,只给自己消极的暗示,就会往坏的一面走。而且,有可能出现一辈子都不愿意撕掉标签的现象。所以,没事别先下结论,这样就不好改了。
不一致还可能是不合群。不合群也有好有坏。只能说,人生很有趣,值得用一生去体验其中的一条道路。
回馈倾向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告诉我们,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道理在啊哪里都是有用的。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其实很多时候,因为思考不全面就会误事,而有的时候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就同样会误事。所以应对此抱有警惕的心。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这个或许是一种最佳的避免良心过不去,避免现实生活艰苦的方法。
直面现实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但是如果可以自己欺骗自己,何尝不行呢?
自视过高的倾向
人基本上都会高估自己的一切,当然抑郁症的除外。
所以对自己最客观的评价不应该来自个人陈述,而是来自环境的综合评价。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通俗解释为,总是觉得失去的痛苦比得到的快乐多得多
社会认同倾向
人都渴望社会认同,尤其是自己看重的那部分人的认同,即使这个认同并无意义。
压力影响倾向
这个有一个有意思的判断,就是人可以在压力下崩溃,而平时越不容易崩溃的人,崩溃后也越严重。但是同样的,一个崩溃的人同样可以在压力下被治愈。
虽然这个过程太不人道,但如果已经崩溃了,不如试试看。
重视理由倾向
这个也很有意思,只要你能说出理由,再不合理的要求都可能会被答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