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乡童年
80后记忆馆(十一)——老水井

80后记忆馆(十一)——老水井

作者: 进击的色拉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2:44 被阅读0次

在我的记忆里,压水井是很方便的,自来水是很先进的,只在电视里看过,是大城市里才有的东西。在农村,老水井也是我们的生活大管家。

我们村子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一口水井,位于几户人家的中间。水井挖的很深,井壁用石头砌成,井面用条石垒起来,高出地面。时间久了,井口上的长条石被磨得溜滑,井口下的石头也长满了墨绿的青苔,映衬着黑亮亮的井水,透着久远的气息。好奇的小孩子时常会趴在井口边,望着深不见底的洞黑水井,为防止意外,大人们会总会吓唬说,井底下住着黑鱼精和龙王,若看的多了,便记住了那个小孩的模样,夜里就会上来抓小孩吃。以至于后来在《西游记》中看到井底龙王和吃小孩的剧情,我更加相信了大人们的话。上小学后,学到的第一个成语就是《坐井观天》,又想象着井底住着一只可爱的青蛙,或许也还住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有怪物。后来又学到了赞颂毛主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朱德的《一根扁担的故事》,就越发觉得这些东西亲切,属于我们的生活。如果遇上干旱的年头,依然能够冒出水的井俨然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在人们心目中,这水井几乎掌管着全村人的生活。

老水井周围一定是热闹的,四周宽敞,女人们洗衣服、淘麦,老人们谈天,小孩子玩耍,挑水做饭的,走街串巷的,人们站住聊上一会儿家长里短和稀奇古怪,谁家鸡丢了,猪下崽了,孩子考试得奖状了,箍桶的腰被扭了,卖豆腐的娶儿媳妇了……浸泡着乡里乡亲的浓厚质朴——老水井不仅是人们的生活中心,也是交流中心。

在水井里打水,是一项技术活。把水桶吊在扁担钩嘴上,两手摆动,水桶就鲤鱼一般翻个身覆在水里了,再把扁担轻轻拉起,就打上了满满的一桶水。技术不好的,就算把水桶甩掉也打不上多少水。担水也不光考验力气,身体要随着扁担和水桶有节奏轻微摆动,才不会累,肩膀也不疼。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一位比较大的同学,身体强壮,乐于助人,每天早晨都会起来帮助隔壁的五保户担一挑水,老师知道了表扬他,学校也给他发了奖状。

井水因为用得多,地下水源更新快,一般都是甜的,水越甜,吃水的人越多。吃井水,通过简单的劳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已然成了一种本能的生活习惯。人们在基本的改造自然的胜利中怡然自得,和谐融洽。我们村子的一位老奶奶,坚持每天用麻绳拴着陶罐打井水吃,生活自理,不拖累儿女,竟然活到了一百岁。

上次回老家,发现村子里的老水井早已被填平,重新铺了路,全村各家各户也都通了自来水。这埋藏在儿时记忆里的设施,曾经是陪伴我们生活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相关文章

  • 80后记忆馆(十一)——老水井

    在我的记忆里,压水井是很方便的,自来水是很先进的,只在电视里看过,是大城市里才有的东西。在农村,老水井也是我们的生...

  • 80后记忆馆(八)——压水井

    压水井也叫汲水机,是农村常用的称呼。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台压水井,坐落在院子一侧的小树下,一直是全家人吃水的用具。压...

  • 80后记忆馆(六)——老石屋

    故乡的老石屋——一座石头建的瓦房,是我出生的地方。老石屋是爷爷盖的,是父母的新房。白色的石头墙,几节树干拼成梁,屋...

  • 老水井

    狂吠的黑狗 荒废渐至干涸 青苔泛滥 老水井黯淡了 使劲抽了抽嗓子 哀嚎的风 雨便来了 熙熙攘攘的人们 好奇的探下去...

  • 老水井

    家里今天停电了,刚好就在我准备抽水洗衣服的时候停的。原本以为中午会来电,谁知邻居说因为要检查电网,所以通知说要到今...

  • 老水井

    掬一捧,老水井的水 洗涤我腐蚀的灵魂 翻晒在这个金色的五月 抹不去,我渐行渐远的故乡 还是那一轮,朝阳生起的地方 ...

  • 老水井

    村头那口老水井, 自爷爷那一辈起, 就一直是光荣的存在。 孕育了几代人的成长, 默默地, 像一位母亲一样, 用它那...

  • 怀旧集②水井

    前几天有个友友写了家乡的“水井”。真的,那有温度的老水井即刻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鲜活了起来——童年的四...

  • 80后的记忆

    一直很感激在年幼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奔赴大城市,让我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他们始终坚守在老家,一边种田,一边做点小生意,...

  • 那口老水井

    最近,我总是最后一个下车,会和接送上下班的厂车师傅时不时聊聊天。 我习惯性会坐厂车中间位置,快到目的地时会起身,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0后记忆馆(十一)——老水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ez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