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调频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折返,不管我们走了多远的路

折返,不管我们走了多远的路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12:07 被阅读0次

    凌晨5:20,起床,不开灯。外面仍是漆黑一片,窗外只依稀映出三角梅叶子的轮廓,整个世界都还在沉睡。我喜欢在人们沉睡的时候独自醒来,好似这样就能赚到更长的生命。(有点痴心妄想)

    客厅里另一面墙的窗户,窗帘紧闭,冥暗幽静,清洁工那有节奏的扫地声,透过纱窗,透过布帘的纤维传达进来。声与声之间的间隙稳稳当当,一遍又一遍,明眼人才能识别到那声音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几分倦意和无奈,因为那扫帚与地面的摩擦声犹如一些迈不开的脚步,不想抬起却又要向前迈进......

    从冰箱里拿出烤蛋糕需要的配料:鸡蛋、泡打粉、坚果、糖.......在做家事的时候思绪容易凝聚,手在动着,心在想着,思肘着这一个月以来的生活。

    繁忙中处理了几次危机,安抚着不同人不同的情绪。如今,这八月里的最后一天,这清晨里略带干燥的风,秋的信使已悄然而至,季节喜欢在人们稍不留神的怠忽中轮换开来。

    今日,希望能有一轮明日当空照,驱散阴霾,以来庆祝这度过了的风风雨雨。只可惜这住的是底层,在连墙接栋和树影婆娑中尚未能够远眺那鱼肚白,分辨不出今日的天象。是否会再有雨?是否会放晴?

    清零。

    面粉透过筛网,一如风霜般落入鸡蛋、香蕉、油的混合物中,思绪凝结在这个词上。是该捋一捋这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空隙需如何过了,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起这有限的能力、体力和心力。这空隙是宝贵的,以至于起得比带课时还要早。或创作,或反思,或计划,或修整,全在这里。

    清零。

    这个词又一次跑了进来,这会儿所有的材料混合物散发出清香。香蕉的味道脱颖而出,没过了其他材料的味道。这是一款香蕉坚果蛋糕,最近成了他的最爱。

    清,一般是本身有什么再去做摒弃。而我好像在这方面(写作)也不存在本身有什么东西,一路浑浑噩噩地走了几年,幸得朋友们的信赖,研究自己的同时也研究了他们,他们都是我的小白鼠。姑且他们是获得了对写作的不同认识,姑且我的研究实验有了临床的证悟,而我知道,我离那大洋的岸边还远着。依然在遥遥相望,我知道它在那里,却连它的入口处都尚未到达。

    有些时候,意识的“知道”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哪怕这个“知道”让我们知道我们原来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感觉往往容易出现在接触某样新事物,学习某样新技能的时候。

    例如写作,来上课的朋友们多数在写第一篇文章收到点评后都会有些气馁,因为那是个从原本的知道到真的知道的开始。我总是跟他们说,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命运的转折点。试想,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那谈何去学习,去探索,去突破呢?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纵然会有些气馁、有些窘态、甚至会有些自惭形秽,可它是一股推力,让我们撑破原有的藩篱,到达另一片天地。

    我的很多不知道都是在带领课程中,或者无缘无故的某一个一闪而过来临的。

    带领了20期的课程,每一期里我总会说出一两个让自己都起鸡皮疙瘩的词,这些就是那一闪而过的来临瞬间。这些词会从一定程度上给予我新的灵感,或开启一项创作,或开启一项计划,我意识到,自从开始画曼陀罗和写作,我的人生便是这样向未知延伸开去。

    这一期,有两个词让我起了鸡皮疙瘩:

    艺术美和敬畏。

    我知道自己热爱写作,对曼陀罗、对冥想画敬畏,却不知自己早已对写作也身怀敬畏。说出它的时候,自己在屏幕的这一边,在一人独处的书房里,在学员们看不到我的脸的时候,颤了那么一下。我一边继续着计划中需要和他们探讨的内容,一边分神去品味自己身上出现的鸡皮疙瘩。像电流般聚焦在某种感觉上,具体又热烈,提醒着自己——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巧遇。

    这千载难逢的巧遇出现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到那些我也看不见脸的学员们那里,很多的“不知道”开始浮出水面。碰撞、思想的火花就这样产生,发生得简单,无需用力。

    思绪飘渺,偶尔传来几声鸟鸣,示意我需要按照做蛋糕的流程,一一跟进,以免出了乱子。

    混合物在搅拌中慢慢呈现出丝滑感,举高一些,让流状物倾泻而下,物与物之间融合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种新的材料,拥有了新的潜能。正如人,学习了这个,学习了那个,整合之后我们的能力提升了,人的气质也变化了。

    气质并非是样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感觉,就如一首曲子的曲风,给人一种氛围、能量、磁场,可以包裹住另外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如有幸再与人群、空间,以某些无中生有的创造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一个可品之人。

    送入烤箱,170度,需要烤40分钟。看看表,40分钟后还能赶得及他早早出门的时间。

    他最近出门越来越早,从事自由职业这么些年,我好像再也无法以固定的时间到一个固定的场所上班了。我突然敬佩起他来,以及千千万万需要这样工作的人们。

    那让我起鸡皮疙瘩的词——敬畏,细品,来源于写作时文字对自己的触动。

    热爱和敬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很爱一件事、一个物件、一个人,我们有可能会为了它倾尽所有,以它为中心,有时候甚至可以一厢情愿,不求回报。而敬畏,则多了几分冷静,知道那个东西是不可随意侵犯的,知道是需要保持距离的,知道是要严谨对待的。热爱并无法保证严谨,热爱来自主观的感受居多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敬畏,是把对方放在首位,把自己主观的感受放在次位。如果拿写作来说,从热爱到敬畏是如何递进的?

    开始珍惜每一个汉、英文字、甚至看不懂的日语、德语......也就是说,意识到文字本身的美,愿意做一条书虫,在文字的海洋里,以啃食文字为乐。

    热爱写作并不代表敬畏文字。浑浑噩噩走了几年之后,我在某个瞬间,恍如隔世,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乎,我需要清零。在写作之路上,我不是重新出发,而是退回到没有原点的一个空间里,出发。

    林清玄在小学三年级就立志要当作家,我到现在都不敢声称自己和写作有什么渊源或宿命,只因这件事真的是不曾在30岁之前出现过,进来了之后,就如这第20期的某位同学说的那样,感觉自己冒失地闯入了一个领地,一切都是无意识,而在课堂上她的输出最为淳朴、自然和本真。

    我当初进入写作之时也是如此。

    怀着自己仅有的本真走了一段时间,而我现在发现,除了自己的本真,是还需要去学习更多的。那就是语言的艺术美。

    回想自己整个行走的路径,以2011年作为一个节点,把人生分割成两部分:认为阅读可有可无的人生和阅读不可或缺的人生。以阅读不可或缺的方式行走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宝贵的,开始探索形而上的概念,追溯真理的源头。如今,早已知道了源头在哪里。似乎需要往回走,去看看这因为高速、好奇、亢奋而在途中忽略过的细节。这细节就是语言的艺术美本身。

    由忽略、不太重视到倾心品鉴,语言给予我的感觉非常不同。整个时空都慢了下来。如林清玄在某篇散文中描述凤凰花:

    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山上开了花市。

    这是他凌晨4点在山中的寺庙看凤凰花。语言的艺术美并非是指词藻本身,而是恰如其分的出现,精准的描绘,把自己眼中所捕捉到的透过文字描绘出来,进而开启情感与实相的交融。

    “吵闹,开了花市”这样的描写便是情感与实相的交融。

    品鉴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学习中的深浅,当我们开始注重一件事物的艺术美感,我们的速度肯定是放慢了下来,因为美感藏在细节里,没有慢下来的功夫,我们无法捕捉到这些细节。囫囵吞枣只会停留在信息层面,而信息就像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细节是永恒,进来就和自己长在了一起,不会再出去。美来源于它的永恒性。

    我前面说,退回到没有原点的一个空间里,出发。这个空间我也还不知道具体在何方。

    此时,蛋糕即将出炉,满屋飘香的清晨,阳光已透过窗帘、纱窗跑进来,三角梅的叶片清晰可见,墨绿中还带着点夜里遗留下来的晨露,目测是会一个艳阳天。

    闻着自己创造出来的味道,嗅觉、视觉、味觉的结合,不亚于文字里,情感与实相的交融。在这八月里的最后一天,我清晰了那个出发的空间,不,不是出发的,是需要折返的——

    我一路走了多远,就需要折返多远,像拾麦穗那样,看看自己遗漏了多少捆麦垛。

    据说,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穿的鞋子都有六个洞,意思是出家人要“低头看得破”,以此时时刻刻提醒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看破色香味触法六尘,那么不是出家人的我们,以何种方式“看得破”呢?

    或可尝试在人们还在沉睡的时候自己醒来,折返回以前的路,再走一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折返,不管我们走了多远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kz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