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
一个「废墟爱好者」居然也能得普利兹克奖?

一个「废墟爱好者」居然也能得普利兹克奖?

作者: 设计癖家的小癖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0:41 被阅读3次

    2019年3月5日11时,「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颁给了88岁的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

    这张图为啥搞得跟遗像一样,明明老爷子还活蹦乱跳着呢

    消息一出,业界惊诧:老爷子不是得过奖了吗?

    然后大家又核实了下,更加惊诧:什么!老爷子之前没得过普利兹克!你们普利兹克是怎么回事?!

    在同时代的建筑师中,少有像矶崎新这样的建筑设计师:创作力强,设计新颖,不断变化,个人风格明显却又能融入每一个环境之中。

    正如普利兹克对他的评价:「他始终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设计每一座建筑,他的思想一直在前进而从未停滞」

    1.在他眼里,建筑就像堆积木

    矶崎新的设计风格确实从未停滞,他在设计建筑的思路是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963年,矶崎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早年间接手了一些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当时的他还是相当的收敛。

    1966年,矶崎新为家乡大分县设计了县立图书馆

    但1968年之后,矶崎新开始放飞自我,释放天性。

    1968年,矶崎新的装置作品《电气迷宫》被选入米兰三年展。这件作品的用意是表单对于「不断扩张的城市」的批判和反思。但是因为米兰三年展受到了当地年轻人的抵制,就被当地的年轻人们给破坏了。

    虽然亲手制作的作品被毁掉了,但矶崎新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被毁的《电气迷宫》」反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矶崎新由此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论:对于已经百分百完成的事物,人们不会多加关注;而如果一个事物停留在「未完成」状态,人们反而会对其施加更多的注意力

    这一理论正确与否,我不敢妄下论断。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矶崎新确实是从那一年就开始真正的放飞自我了。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全力释放自己对于「废墟」的热爱。

    1968年,矶崎新设计的「Reruin Hiroshima」概念图……嗯,你设计啥了?

    1974年左右,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概念图……看着就像碎石堆一样。

    建成之后似乎还挺好看的……但是实际上矶崎新在这个园区里的加入了大量的「碎石」作为「装饰」。

    矶崎新对于「废墟」有一套独特的理解:废墟是旧城市的最终形态,同时也是新城市的最初形态,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就是由一个废墟进化到另一个废墟,往复循环,无始无终

    嗯,这就是你设计那么多难以归纳风格的建筑的原因?

    1974年,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此时还是方正的模样,还是比较收敛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Palau Sant Jordi体育场——采用加泰罗尼亚风格的拱顶,开始结合当地的传统元素

    1995年,西班牙多莫斯博物馆——矗立于乱石之中的弧面结构

    1999年,奈良百年纪念堂——据说是仿照了东大寺的屋顶,但是这个圆面结构实在是……

    2002年,美浓陶瓷公园——这个公园里收集了大量的碎陶器作为装饰

    2013年,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那个奇怪的结构取自伊斯兰教当中神圣的Sidrat al-Muntaha树

    2013年,Ark Nova——没错,这是个充气的建筑

    这么多年,矶崎新似乎从来没有拘泥在一种风格当中:他尊重当地的传统,却又大胆地加入现代元素;现代主义的元素当中,往往却又掺杂着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矶崎新似乎完全不在意这种「没有风格」的风格,他表示从来都是按照建筑的「背景」,当地的「传统」来做一次全新的设计。

    2.他的遗憾:没能「破坏东京」

    矶崎新的「没有风格」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废墟元素」的热爱,很有可能来自于他的童年经历。

    「没有风格」来源于他的「重建思想」,而「废墟元素」则来自他真实的所见。

    1931年7月23日,矶崎新出生于日本九州大分县。大约两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亚陷入了战争之中。

    矶崎新(右)

    矶崎新说,「当我成长到能够认识世界的时候,我的家乡被摧毁了」。美军的大轰炸以及后来的核爆让日本几乎成了一片「白地」。

    核爆之后得广岛……矶崎新曾用「就在对岸,原子弹爆炸了」来形容广岛核爆

    矶崎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于建筑的认识几乎就只有简单的几种:「废墟」「军营」和「庇护所」。

    矶崎新表示,他对于「建筑」的第一次体验就是「空白」,而第一次思考则是「重建」。某种程度上说,这便是他最根本的设计理念。

    1945年,熊熊燃烧着的东京

    但是如果已经没什么空间进行「重建」呢?

    那就「破坏」吧

    从东京天空树看到的东京全景

    矶崎新对于九州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将故乡称之为「母亲」。但是他对于东京就没有什么好感了,他称东京为「懂事之后就一直对抗的父亲」。而当东京变得越来越庞大,城市变得越来越满的时候,心中的「对抗」就变成了「破坏」

    当时他正在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另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门下学习,但是矶崎新一直谋划着用自己的建筑来「破坏东京」。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然而事实上矶崎新一直没能得逞,他还非常沮丧地感叹「一个都没能实现」,于是只好把这些想法收录进自己的《未建成/反建筑史》一书中。

    没能「破坏东京」,那就尽量「远离东京」吧。矶崎新不在东京购置房产,只是在轻井泽市有个小屋。

    3.「世界公民」与列侬夫妇、三宅一生和扎哈

    矶崎新一直自诩为「世界公民」,他的交友圈子极其广,建筑、设计、哲学、音乐无所不包。而他古怪的性格,有时候也常常会在各个圈子里留下各种趣事。

    比如,矶崎新和列侬夫妇关系就很好。当年列侬在世时,三人经常一块聊天。而列侬去世后,矶崎新和小野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经常一起「搞大新闻」。

    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John Lennon & Yoko Ono)

    据说当年矶崎新负责都灵冬奥会场馆的设计工作,但是矶崎新当时和小野正在谋划着做一个冰雕……结果就是工作室的人经常要到处找矶崎新,然后把他拖回来继续画图

    通过列侬夫妇,矶崎新还认识了当年还名不见经传的三宅一生。矶崎新对于三宅一生的设计理念十分赞赏,把三宅的设计介绍给当时认识的其他设计师,并且几乎有四十年一直穿着三宅设计的衣服。

    三宅也表示,我的职责,就是要让矶崎新在所有场合中都是最帅气的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如果说矶崎和三宅是「惺惺相惜」,那么矶崎和筱原一男的关系就只能用「相爱相杀」来形容了。

    本来矶崎和筱原也算是挚友了,俩人经常凑一块儿喝酒。但是他们对于「建筑」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筱原致力于将「建筑艺术」融入到「住宅设计」当中去;而矶崎认为「住宅」根本就不能算是「建筑」

    一次喝酒当中,矶崎新直接就把自己的观点亮了出来,筱原一男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而筱原的学弟伊东丰雄差点就和矶崎打了起来。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后来横滨港大栈桥国际客运码头征召设计方案,矶崎是评审之一。他看到一份方案,很想毙掉这份方案,但是感觉又很像筱原的风格,就很犹豫。

    于是矶崎查看了这份方案的作者,发现不是筱原,于是就开心地毙掉了这个方案——然而事实上这就是筱原的方案,只不过用了工作室的另一个人的名字投了稿。投标结果出来后,筱原一男在《新建筑》杂志上发表了绝交宣言。

    横滨港大栈桥国际客运码头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矶崎对于筱原还是充满了怀念。2006你那筱原逝世时,矶崎特意撰文怀念这位老友。

    对于后辈,矶崎新有时也是「伯乐」一样的人物。

    当年,扎哈·哈迪德参与香港山顶俱乐部的设计方案征集,而矶崎新一言就看中了扎哈的方案。

    ……Emmm,应该是矶崎新在扎哈身上看到同样的特质吧。

    矶崎新对于中国的情感也非常深厚,当年在上海为上海交响乐团设计音乐厅时,矶崎新就表示在中国工作时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俯瞰图

    在音乐厅建成之后,矶崎新跑到演奏厅里四处乱逛,并且一边走一遍鼓掌。等到他逛完了,他才开心地对身边人说:「听出来了吗?演奏厅里哪个位置的音响效果都很好,无论是直达声还是反射声都非常棒」。

    虽然对上海感情深厚,但是矶崎新对于上海乃至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却并不满意,他曾直言不讳地评价道:「上海只有建筑,没有艺术,在造型设计方面,是个胆小的巨人」。

    矶崎新还在北京设计的央美美术馆,被王澍评价「央美为数不多还算能看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得主之间的惺惺相惜都是这种调调的吗?

    还是说,就是因为这种调调,「废墟爱好者」才最终获得了一个普利策奖?

    图片及素材来源:Dezeen维基百科,普利兹克官网

    关注设计癖(公众号ID:shejipi),发现好设计。想成为设计癖的签约作者?只要你能写出文章,就可以每月角逐 3200 元的奖金。添加小癖微信(shejipieditor),白花花的银子等着你哦。

    添加小癖微信,请注明「简书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废墟爱好者」居然也能得普利兹克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n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