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我是一面镜子,别人怎么对我,我就会怎么对别人,硬碰硬,软吃软~你觉得我好,那是你对我好,你觉得我差,那是你比我差。后来,学了物理,才发现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这种简单的反射型沟通基本不存在。如果我们都有自己的声音,不一定对方都是山谷,会给你加倍的回音,对方也有可能是消音石,所有的输入都寂静无声。并且这声音通过不同的介质传播后,连音色也会发生改变。你听到的,并不是你的声音,是加了各种杂质的反馈。当然,人也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无声的环境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微软的工程们做了一个静音实验室,让不同的人呆在里面,目前最高记录是40分钟,由此可见聋哑人的寂静背后藏了多少勇敢和坚持。但这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地人选择做了“聋哑人”。或许是因为自己发出的声音被篡改,或许是得不到预期的回声,慢慢地选择了沉默。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值得深思地是,那些消失地声波里藏着生命的真挚。
狭隘如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地球,国家,城市,家庭,自己,所有的集体自豪感,都来自人类的自信。我们相信自己的声音会改变世界,改变周围的其他人。当这种声音没有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时,有的人会把自己当成正确答案,批判异己;有的人会发现新大陆,原来世界这么有趣;有的人会无所畏惧,换个地方把话再说一遍;其实你是怎样的介质,你就得到怎样的音色。你以为那些顺耳如糖似蜜地附和背后,没有刻意的虚假?你以为那些逆耳如刀似箭地反对背后,没有动人的真诚?
所以,不要畏惧乱涌入耳的杂音,要学会自我过滤出悦耳的旋律,生活如歌,该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不要轻易与人恶言相向,如果对方是个扩音机,你得到是加倍的袭击,如果对方选择沉默,你伤害的是尊重你的人——多么残忍的现实,我们却都看不到。
也不要一味沉溺新鲜的声音,老歌里也有扣人心弦的音符,新的链接充满希望,旧的关系同样脆弱。
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好的介质更容易得到良性的传播,包容的传播更容易保留多样的音色。
当一个人做了恶的消音石,善的回音谷,是沉淀做的净化。
当一个环境变成广播站,而非变音器,
是包容做的话筒。
而当你变质,当你刻薄,你的怒吼就像老牛口中的“哞”,让你愤怒的人觉得自己在弹琴。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你错过的是世上最美的音乐,此刻你却以为自己用“哞”赶走的只是苍蝇。
又或许,你永远都不会明白。
因为对牛谈琴本就是件荒唐事。又怎能奢望牛能明白声音的奥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