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关于罗一笑事件的文章,先表明一下我的立场:
1,希望罗一笑小朋友能够康复。
2,大人做的事儿责任应由大人承担,哪怕觉得上当受骗,也不要牵扯到小孩儿。
壹/
一个朋友说过我的文章是不会大火的。
他说得对。
这篇文章并不是来辟谣的,关心真假与否的朋友可以不用继续往下看了;也并非充斥愤怒情绪去谴责的,抱着这个心理的朋友也可以关掉窗口了。
是的,即便我很清楚从这两个角度去写无论如何都能吸引到一些人,但我是不愿意的。所以也许,我是永远没办法写出大火文章的。
关于转疯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一开始我根本是没有关注。引起我兴趣的是森然同学发的一条朋友圈,一大早他因为没有参与文章的转发而是提出一些质疑被认为是非常无情的冷血动物。
我承认,转发也好、捐款也好,是具有崇高同情心的表现,然而应该允许有人不具有这个“同情心”,允许人家有质疑、有不捐助的选择的自由。
可现在是,拥有高尚崇高人格的你们反过来用所谓深重苦难以及自身的同情变成压迫者,向没有与你们站在同一阵线的人施压。为什么啊?
真的仅仅只是被文章感动了吗?还是爱上了捐款与转发之后似乎连灵魂都被清洗过了的感觉呢?以至于要开始谆谆教训那些并没有被感动的人?
作为汇入那个不幸情感天地的嘈嘈切切的涓流,却对质疑人士暗藏报复之心,为什么?为什么分明是同情的情绪却反而让人变得粗窳呢?
你能告诉我吗?
贰/
中午,事情有所转变,从转发原文变成了转发辟谣贴、质疑文、谴责文……一个常见的反转事例。
其实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有人在森然同学那条朋友圈下面骂了他,会不会在看这些帖子后向他道歉?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专门在微信上面问他,遗憾的是并没有。
同情与索取同情是两回事儿,这一次罗尔与背后的互联网营销团队们做的是没本儿生意,通过一系列营销行为,跳了一出疾病与死亡的骷髅舞。而大众的同情其实是踩在后面无数重症患者伤口上的爬行。
因为类似事件带来的并不是单纯只有对当事人的憎恨,事情的发酵带来的是信任的崩溃,是对之后的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患病儿童的怀疑,事情真正的卑鄙之处是在这里。
而我们伟大的托斯陀耶夫斯基先生早就告诉我们:是,你贫穷,你不幸,但你也不能卑鄙。
每个人的怜悯与同情的储备都不是无穷无尽的,会有消耗完毕的时候。因有这样的前车之鉴,会让之后那些寻求帮助的事情本身变得像内心坍塌无余的真空,像一团紊流,让人带着怀疑眼光与偏见去看待,随后远离。
我不觉得捐款转发不对,我也并不是在呼吁大家一定不要去转发去捐款,我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我的想法很简单,至少你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至少要有不在任何事件中伤害别人的认知。
爱是负责,同情也是。泛滥的同情是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人的伤害。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做好事是在发善心,却不过是被营销团队以及漂亮的煽情文字所欺骗的一颗棋子。
叁/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筛选。
下次类似事件中应该如何区分是真实还是虚假,或者是借助于真实事件的营销骗局而已呢?坦白讲,我也不知道,我也很无知,仅仅有一点点自己的经验,至于这点子经验对你有没有用,也不敢保证:
1,看到类似事件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请确保你仔仔细细地看过了,并且思考过了。
2,一定要去除文章中明显属于煽情的文字,不要被这些文字激发出你的同情心,请以平等相识的目光去打量去审视。
3,如果原因是疾病,那么在转发之前,可以先去确定一下所说的疾病是否真的像所说的那么严重,治疗是不是真的那么急切,而医保是不是真的无法报销。以及医药费是不是真的非常庞大以至于虽然医保能够报销但是无法报销的部分的数字也非常庞大。
4.帮助也需要警惕,同情也需要真实。多关注细节,多注意点事实。不要在那些令人作呕的激情以及泛滥的浅薄的情绪闹得四周沸沸扬扬的同时加入进去。
以上4点是我的建议,如果大家有其他更好经验的话,欢迎分享呀。
这篇文章可以结束了,但还有点儿什么东西想说,你当然可以当作我不过是在煽情而已。
愿你我始终自由。
愿你我能一直过着还算体面的卑微的生活。
愿你我永远不必通过各种手段去榨取别人的爱与同情。
以及,愿你我一直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