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河北廊坊的一个村。
我第一次回老家应该是七八岁的时候。
那年清明节,爸爸开着夏利车,带着我和妈妈回老家。爸爸在前面半开玩笑着说:“思思到了那儿,吃饭就不能在桌上了,那边女人吃饭不能上桌。”
那时候我很多事情我不懂,但我听着这种事莫名感觉不舒服。于是说:“我在家就在桌子上吃饭,老家也是家,我在家行到那里怎么就不行?”我爸说:“那儿的规矩就是这样咯。”
我不服气:“我怎么也算是客人,哪里有让客人不上桌吃饭的?他们那儿的人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偏要上桌吃!要是他们不让……”老爸:“他们不让的话,你怎样?”“你就马上带我和妈妈走,我还不稀罕吃呢!”老爸笑了:“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到了老家,吃饭的时候果然没见到女人在桌上的,要么是把碗端到一旁的角落去吃,要么吃在厨房吃,桌子是留给男人喝酒的。妈妈也没说什么,端着碗去了一旁。我径直走到桌前,坐了下来,没有人说我什么。
爸爸和叔叔们推杯换盏,几只胳膊偶尔在桌子上交错,酒杯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没见他们吃几口菜。我则毫不客气,净拣好菜夹,大鱼大肉通通炫我嘴里,一碗不够还要添饭,吃相那叫一个“嚣张”。
在我家里,没有谦让一说。孩子不会为了尊老把好吃的留给父母,父母也不会为了爱幼把好吃的让给孩子,谁的筷子伸的快就是谁的,甚至已经夹到的都能中途被人掠走!喊一声“开饭”,如果我磨蹭个五分钟再出来,没准就剩个菜汤!而爸爸妈妈会说:“谁让你吃饭不着急呢,活该!”
家里吃饭怎么风卷残云都没关系,在外面就得装一下了,得讲究礼仪,不然可能会被说没出息。
但是……反正也是老家的人,客气什么。再说了,几年也见不到一次,他们对我的印象好不好,和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我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他们只顾喝酒,这些好菜倒便宜了我。
吃完饭,我挺着鼓鼓胀胀的肚皮,去和三叔二叔家的孩子在院子里和泥吧玩儿,还在地上刨了沙坑。
吃得太多,不一会儿我想去厕所。然后……我看到厕所是用铁板搭了个棚子,里面是一个浅浅的土坑,两边各垫一块砖……还有很多虫子。
第二次回老家距第一次已经过了很久了,我十七八岁,已然成为一个大姑娘了。
我变得无比内向、沉默,显得稳重许多。
又是一个清明节。
我化了个得体的淡妆。
老家的变化很大,屋子里有了卫生间,也有了wifi,三叔二叔的孩子也到了城里上学。
唯一不变的是那女人不能上桌的规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我听着不舒服了,因为这是陋习。
到了到老家,我扬起微笑,向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问好。
吃饭时,桌子上的女性依然只有我一个。
我坐下了,却没着急吃饭。咳,毕竟我已经是个懂事的大人了嘛。
爸爸和叔叔们又开始倒起酒,我也把杯子递了过去,爸爸给我倒了满满一杯迎春酒。我接过一口闷了,叔叔们直呼:“这闺女挺豪啊。”我笑笑不说话,慢吞吞地吃菜。
不知道现在老家有没有变化。
反正我是变了,戒酒改喝酸枣叶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