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热爱阅读的朋友跟我吐槽: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被口水淹死,却差点淹死在鸡汤里。
闻言笑喷,却也感慨良多。
的确,现在鸡汤文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文字界,从微信、微博、博客到畅销书,阅读量最多的就是这类文字。
身边有很多朋友,一谈及鸡汤文,都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
前两天我在简书上发了一篇鸡汤,被一文友说我偏离了正常轨道,“没想到你的品位……”言下之意,对我此举颇为不齿,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鸡汤文真的如此不堪吗?
我的青春岁月,就是读着鸡汤文过来的。那时候,感觉那些小文就像暗夜里昏黄的灯光,温暖、柔软,还散放着淡淡的夜来香气息。
不知从何时开始,鸡汤文在人们眼里不复纯净、美好。
有人说读过之后转身就忘,对于精神没有任何提升,有人说是麻痹人神经的迷魂汤,更有人提出“反鸡汤”一说,由此出现了一类与心灵鸡汤对立的文字类别——“心灵毒药”,文风犀利、反传统。
图片来自网络但是骂归骂,看到诸如“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此类标题,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要看个究竟。这就像有些电影和电视剧,人们一边骂一边昏天黑地地追剧,如果你没看过最红的电视和电视剧,聊天的时候你都感觉自己矮了半截。
连《读者》和《人民日报》这样高大上的媒体,也不得不在微信公号里隔三岔五发一篇鸡汤文,当然那些文字其实还不错,挺有思想的。事实也证明,这类文章受众面最广。另一方面也证明,只有真正用心写出来的文字,才能走得更远。
这说明了什么?写文字,读者爱看才是王道。毕竟发表出来的文章不是日记,不只是你在那里吟风弄月就可以,写作者面对的是普罗大众,平凡人过平凡日子,谁没事整天读尼采和叔本华?
就实际来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不关心灵魂,我也不关心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这样的问题,留给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去思考。
我只要过好眼前的每一天,我只要每天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能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书,能去想去的地方旅行,能遇见理想中的爱情,能让夫妻关系和谐,能为孩子提供理想的成长环境,能让自己活得舒展一些,能让自己活得看得起自己,到闭眼的一瞬间,没有太多后悔的事,这就够了。
而鸡汤文正契合了普通人的这种心理需求,讲的都是身边人的故事,讲的都是生活中最贴心的道理,鼓舞你时时充满正能量,提供给你许多学习和工作技能的参考,与你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时候也许会让你豁然开朗、眼前一亮。
毕竟谁活着都不易,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都孤独又畏怯、彷徨又无助,一颗心总是被现实灼伤,我们需要有人对我们说“你很棒,加油!”我们也需要常常看到世界明媚温情的一面,让我们不至于对人生失望,让我们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仍然能保持一颗热气腾腾的心。
我们需要这种力量,否则,文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现实已够残酷,生活的真相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本身看到,我们不需要在我们视以为支柱的精神食粮中,再将生活撕裂,露出血淋淋的一面,让我们已经很受伤、很疲惫的心再增添负累、雪上加霜。
也许你会说鸡汤文没有深度、缺乏品位,其实文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对你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或许对于别人是至宝。你认为的恶俗,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接地气。
图片来自网络这个世界本就多元,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文学家和哲学家,很多时候,我们要求文字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熨帖的陪伴,毕竟鲍鱼、鱼翅不能天天吃,而时不时用小火慢炖一锅鸡汤喂养身体却是简便可行的。
况且,凭心而论,鸡汤文里还是有好文章的,它们都是作者自己在生活历练中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之谈,也不乏闪光的思想和新鲜的见解,最重要的是,它们所写的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它们离我们的心灵如此之近,仿佛就是我们自己所经历的故事,所想说而未说出口的话,需要但还未悟到的生活智慧。
所以,错的不是文字,是人本身。
图片来自网络大概是有些粗制滥造、以博取人眼球为目的,而又没有实质内容的文章,一些老鼠害了一锅本可以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的鸡汤,由此让原本无罪的文字背了黑锅。
昨天看到有篇关于咪蒙的专访,这个原是《南方周末报》记者的女子,从当年的情怀、文艺,到如今以标题简单粗暴、观点偏激搏出位,成为自媒体时代的牛人,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至于咪蒙的转变是好是坏,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评判,只能说,每个人内心的坚守,都由自己决定。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作为读者,我要让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只把时间花费在那些真正走心的文字上,千万不可对鸡汤文一棍子打死;作为作者,我也会再继续写鸡汤文,不过是自己用心熬煮的,是我多年人生的真实体悟。同时我也会时刻警惕,千万不可因为一时的功利之心,让自己的文字流俗,辜负了那些肯把时间花费在你文字上的读者。
图片来自网络对于鸡汤文,不鄙夷、不沉迷,不在鸡汤里淹死,要在鸡汤里茁壮,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就这样认认真真地读读书,写写字,养养花,发发呆,爱着,走着。如此,足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