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班主任的都知道各种课内和课外活动的开展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要将各种课内和课外活动经常化却是不少班主任不愿做的事,毕业班的班主任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那就更不愿意做了。
有的班主任不排斥课内活动但坚决反对课外活动;有的班主任既反对课内活动也反对课外活动;有的班主任既支持课内活动也赞同课外活动。
有的班主任高一时大力支持课内外活动,高二时适当控制课内外活动,高三时彻底禁止课内外活动。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我们班主任可能一直都认为各种活动开展多了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也是不必要的。
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前不久公布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报告称: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课内外活动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这里所说的活动经常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经常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二是固定形式的某一项活动经常开展。活动又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课内活动除了各科课堂教学围绕某一教学项目而开展的活动外,还包括班级管理班会课上围绕一系列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主题班对会活动,对于这类活动能将它们经常化的班主任也不是很多,有的甚至一年也开不了一次,至多是在班会课上就某一个主题自己说教一番而已。
课外活动的范围明显要大于课内活动,包括班级自身在课余时间开展的班内或校内的相关活动、班级参与学校或相关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无论是措施性活动还是实践性活动抑或是拓展性活动都具有目的和手段双重属性,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某项活动并依托这项活动使学生潜在地拥有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品质,越是将活动经常化,就越能让相应的某些潜能得以累积。
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宝贵养料,是我们教育者所不能剥夺的,越是让学生长期处于无活动状态,就越使得学生营养不足、潜能消退、能力低下。
我们很多班主任往往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抓成绩而抓成绩,这样做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其结果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对于这一点,全国各地已有很多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
真正坚持不懈抓素质教育的学校既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又收获了高升学率,是双赢,是一举多得。
要想班级管理出成效,“风平浪静”是不行的,“说三道四”也是不行的,“高压政策”更是不行的。班级管理的活动经常化是进行班级管理和管理要出成效的重要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