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未来,到底长成什么样?读书带你读书
不在社群中爆发,就在社群中灭亡

不在社群中爆发,就在社群中灭亡

作者: 削寒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3:40 被阅读22次

    今天说的这本书是《小群效应》,全书18万字,字数不算多,但仍然有300多页。这是因为作者引用了大量数据图表,来支撑文字内容,精彩的数据运用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下面我会提炼书中的核心内容,看一看社群会在未来的商业领域发挥怎样的作用。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格言: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这两条格言正契合了《小群效应》这本书的明线和暗线:明线——用事实数据说话,清晰智慧的说明社群的力量;暗线——用各种分类和线索,阐述社群运用和谐后,产生的美妙效果。最智慧的永远是数据,最美好的一定是和谐。

    本书之所以能把数据运用的这么好,全部仰仗作者徐志斌的丰富职业经历和社会资源。想要的数据信手拈来,各大公司、各类营运他都能找到关键人物,拿到准确数据。再加上他超强的数据整合能力,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一个超级数据信息库。其实这个数据整合的过程,就是徐志斌自己的社群的力量,也体现了他建立的“小群效应”。

    不过数据的精彩也是为了核心内容做铺陈,更精彩的部分是徐志斌给我们展示的层层递进的社群效应。通篇读下来,心生感慨:未来的商业,真的是,不在社群中爆发,就在社群中灭亡。而《小群效应》推出的最核心也最颠覆的概念是:社群的影响力是由小群开始的,大群往往缺少活力(这点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这也契合了《爆裂》中的观点:在未来拉力是优于推力的。

    接下来详细说说小群的力量到底强在哪里。其实这个道理说简单也真的简单,基础就是小群和大群本质区别:小群往往是熟人网络,大群则复杂和陌生的多。在小群中,人们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和活动,有些甚至生活在一起,正是这种强联系,建立起了以信任为基础的社群关系。

    根据这个情况,作者重新梳理了“三近一反”原则,三近也就是:相近的地域、年龄、兴趣爱好或其他因素;一反就是即冲突又协作的关系,例如加一双反或供需关系。三近打造的就是小群,而一反则是关键的商业化趋向(销售或变现)。

    明确了基础概念,接下来就是关键点了。《小群效应》重点说了连接者的作用,这也和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的关键人物法则,不谋而合。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在社群运营中,各种连接者,将决定社群的活跃度乃至变现能力。

    与连接者对应的就是“三人成虎”的效应,如果没有那种可以影响很多人的连接者,那就影响你的目标人物身边的人,不用多3个就够了。无论是收到KOL(关键意见领袖)也就是连接者的影响,还是受到身边几个人的影响,都会促使目标人物达成我们期待的目标。

    这时候,小群效应的“长尾”就会出现。长尾理论在社群运用上的效果尤为显著,在不经意间小群产生的长尾会带来海量的用户和价值。在各种驱动力(书中是六大驱动力)的促使下,身处社群中的人,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增加活跃度,还是直接的购买付费,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都会收获巨大成果。

    最终社群将走向不同的分野,可以形成不同规模、活跃度和贡献方式的各类社群。有些是在小池塘里养出大鱼,有些是在复杂群体中提炼出大R。也会出现强运营和弱运营的不同运营手段。但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在社群中,让人们愉快的消耗彼此的时间。

    最后,总结下一《小群效应》的主要内容。这本书拿数据说话形成了强势理论:不在社群中爆发,就在社群中灭亡。很多商业项目和活动的成败都系于社群运营的成败,也可以说是得社群者得天下。而社群的发动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小微化,20人左右的小群,越来越彰显活力和影响力。而由小群带动的连接者和影响者,会形成强大的社群驱动力,从而实现长尾级的蓄力爆发。

    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社群吧,它的无穷力量还将持续发挥势能。就像徐志斌说的一样,这本书还会不断迭代,无数新的市场案例正在酝酿。也许由你打造的一个强大社群,就会成为《小群效应》下一版的数据案例。社群的力量,正在让整个商业体系翻新升级,这个趋势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把握。

    商业利器:《小群效应》

    ——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在社群中爆发,就在社群中灭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x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