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带你读书未来,到底长成什么样?营销干货
重新定义公司:欢迎来到创意精英的时代

重新定义公司:欢迎来到创意精英的时代

作者: 削寒 | 来源:发表于2017-09-23 22:40 被阅读280次

    本文关键词:谷歌、创意精英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今天我们聊的这本书叫《重新定义公司》,副标题是:谷歌是如何运营的。看到这本书,会让人感觉——这是本写公司的书,而且是本写谷歌的书。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和自己没关系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通过这本书,你表面上会看到谷歌的公司运营之道,但实际上学到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创意精英,以及如何进入已经到来的创意精英的时代。

    这本书的作者是谷歌的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他们现在都是谷歌运营的实践者,也都有着从刚进入谷歌的不了解,到一步步融入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公司的过程。中文版推荐序的作者是阿里巴巴的参谋长曾鸣。关于施密特和乔纳森我们会慢慢来说,先说说曾鸣的序言。他通过对阿里巴巴和谷歌的剖析以及对未来公司发展的预测,提出了赋能——也就是赋予能力——的概念。他也相信未来会出现很多超越谷歌的新型公司,这些新型公司将在新的“创新时代“里突飞猛进。通过曾鸣的解析我们可以给这本书赋予一个意义,那就是它倡导并践行的“创意精英“文化将引领一个时代。

    其实谷歌不是一个年轻的公司,1998年创立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但它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他们的业务始终让人觉得充满创造力。所有职场中人都对谷歌有一种向往,因为谷歌的工作非常开放、不约束人、餐厅非常好、不用穿工装、可以带宠物上班……等等这些,看上去确实不错,但只是表象。谷歌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创意精英文化,这种文化基础从创始人拉里▪佩奇的话中可以看出端倪,他说:“想要点燃团队的熊熊野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大多数人不相信异想天开,也不会从基础的物理原则出发去想问题。

    10几年前在谷歌开发安卓系统的时候,也没有人会相信开源的操作系统会和手机有今天这样的融合。没错,安卓是谷歌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杰作,他们在操作系统上战胜了老对手微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谷歌靠的就是创意精英文化。对拉里▪佩奇来说,团队的熊熊野心的源动力,也来源于他手下的一群创意精英,就算你不是,来到谷歌也会变成创意精英。

    接下来整本书无论在讲述哪个维度的问题,最后都会落脚在全书的核心——创意精英。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谷歌所谓的创意精英,就是一种具备超强能力的个体,而未来,必将是这种创意精英的时代。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两位创始人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是:遇到问题就找工程师谈谈。这个工程师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程序员那么简单,他们是一群思想灵活,具备商业头脑,经常创意如泉涌的人,他们说的工程师,就是谷歌的创意精英们。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个由创意精英们组成的公司,看看谷歌的六大运营精髓,分别是: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创新。看上去没什么新意的六个内容,但是各个都会带来颠覆。咱们一个一个说。

    文化:相信自己的口号

    企业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各种使命、愿景、价值观……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人倒背如流,执行好的公司也会贴的到处都是。但是很少有公司能把文化做成谷歌这样的,他们不要求任何形式的东西,只要求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口号,这里所说的“口号”其实就是公司的文化。

    拉里▪佩奇在一次搜索的时候发现效果很差,于是就把这些广告的搜索结果打印出来,写了一句“这些广告糟透了”,然后贴在了公司的台球室。一周以后他接到了几个工程师发来的邮件,他们通过新的算法优化了搜索结果。这就是后来每年给谷歌带来几十亿美元收入的AdWords的引擎雏形。而那几个工程师并不是负责广告的,他们只是打台球的时候看到了,于是觉得自己既然有想法,就有义务来解决公司的问题。这是一个传奇故事,也是谷歌文化的终极体现。在此之前,加入谷歌没多久的CEO埃里克▪施密特并没觉得谷歌和其他公司有什么不同,但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对谷歌的看法。

    传统公司可能需要开会研讨、制定计划、安排落实、层层验收等等这些步骤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谷歌企业文化打造的创意精英面前,只需要一句“这些广告糟透了”。

    谷歌的文化是不是很可怕、很强悍?但同时谷歌文化的细节也很有意思。例如拥挤出成绩:要求你的办公位置必须是一转身就能碰到人,碰到人就要说话,说话就能产生创意。在接近奢华的娱乐氛围背后,就是这种“拥挤”的“小隔断”。跟这个文化异曲同工的还有:别听父母的话,杂乱是种美德。父母经常会教育我们把东西整理好,但谷歌认为只有杂乱才能产生创意,只要东西不丢就行。既然父母的话都不听,那当然也别听“河马”的话,河马是公司的管理者、高层,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就是两个最大的河马。谷歌的文化倡导你不听领导的话,因为那会抑制创造力。

    当然类似的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很多公司要求员工穿工装,但是施密特的要求是——别光着身子就行;还有驱逐恶棍保护明星,恶棍会带坏整个团队的氛围,所以必须及时驱逐他们;快乐工作强扭不来也是一种文化,谷歌上上下下都有快乐文化,包括施密特会和鸟叔一起跳骑马舞……等等这些都让人觉得挺爽的,但我觉得最爽的一条是——不作恶。一个普通的工程师都可以因为一项工作是作恶而拍案拒绝,董事会仔细研讨以后觉得这真的是作恶,也就一致否决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模仿谷歌业务模式的某些公司,是不是有很多需要反思的东西呢?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值得骄傲的公司,例如王石的万科,奉行不行贿、利润不超过25%的文化,我觉得这个和不作恶的力量,不相伯仲。

    啪啦啪啦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化、这些口号,谷歌的创意精英们都是发自内心的相信的,所以才有因为作恶而拍案而起的工程师,所以才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从谷歌诞生。

    战略:你的计划是错误的

    与文化并行的就是战略,谷歌在处理战略问题的时候和很多公司都大不相同。下面引用书中原文——我们敢百分百的打保票:如果你有商业计划,那你的计划一定是错的。这话说的狠不狠?只要你沿着这个计划执行下去,最后一定会“实现失败”。其实这看似武断的打保票,还真是有很多案例的。例如我们从打仗时的作战计划就能看出来,所有的作战计划最后没有一个是会正确执行的。和战场如此相像的市场,当然也不会让谁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成功执行。

    所以谷歌是不喜欢任何计划的,包括他们的董事会要一份“芬兰计划”(芬兰在谷歌内部代指竞争对手微软),他们也只是拿了一份看似计划的东西而已。因为他们怕计划阻碍了公司的发展,阻碍了创意精英们的创造力。拉里▪佩奇曾经问过他们的产品总监:你见过超越计划的成果吗?答案是没有,因为通常计划的实现都会打折,也就是计划本身就限定了最终的结果。

    基于这种不制定计划的战略指导,谷歌奉行的是另外一套行动准则。例如他们坚持:信赖技术洞见,而非市场调查。关于市场调查有一个著名的案例,乔布斯也说过,拉里▪佩奇也说过,那就是福特在准备造汽车的时候,如果信奉市场调查,那他得到的调查结果会是:人们需要更快的马或更快的马车。因为没人知道汽车是什么。所以只有技术洞见可以带来进步,就像乔布斯给大家带来了iPhone,就像谷歌不研究别的汽车,直接做无人驾驶。

    谷歌在战略上还有一条亮点,就是:不要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也就是不要关注竞争,而要关注用户需求。如果只注重竞争,谷歌应该会去研究新能源汽车,而放弃竞争的谷歌直接做了无人驾驶。这也是发源于创始人的战略原则,拉里▪佩奇说过:“如果你的工作只是为了战胜那些和你套路一样的公司,那这样的工作又有什么乐趣呢?”和企业文化一样,谷歌的战略思维同样深受创始人的影响,又不断的被创意精英们改良。

    人才:每个人都要过创始人的关

    人才这部分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是谷歌招揽创意精英的法宝。《重新定义公司》的另一个作者,乔纳森▪罗森伯格是谷歌的副总裁,他进入谷歌的面试经历可谓跌宕起伏。当时乔纳森已经是功成名就的人物,并得到了权威人士的推荐。去不去谷歌上班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乔纳森手里的,所以当他来到谷歌,见到谢尔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我就来打个招呼,觉得好我就来。

    结果,谢尔盖问出了他在面试中经常使用的经典问题:“你能不能把一个我不了解的复杂事物解释清楚?”虽然有些意外,但乔纳森还是开始了讲解,一开始他讲了一个经济学原理,讲到一半发现谢尔盖已经开始玩弄溜冰鞋、看着窗外的风景。于是乔纳森马上调整状态,讲了一个求爱的秘技,终于谢尔盖开始感兴趣,并最终录用了他。

    其实对于谢尔盖来说,招聘和面试就是最重要的工作,面对乔纳森的时候,他不仅是在面试,而且是在非常认真的按照标准,把这件事情做好。严格的面试,才能保证谷歌的人才结构不出问题,才能保证来的人都是创意精英。而且谷歌的招聘不是哪个人可以决定的,他们有5轮面试的制度,有招聘委员会制度,所有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招聘。谷歌的招聘标准也很有特点,例如他们更喜欢招聘学习型动物,而不是已经会这项技能的人;他们会放大光圈招聘,而不是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

    当然谷歌也有失误的时候,在面对一个叫凯文的市场专员应聘者时,他们没有对他放大光圈。离开谷歌的凯文创立了Instagram(一个类似美图秀秀的APP)公司,一年后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谷歌的表态是:凯文,好样的!其实谷歌内心很清楚,他们搞砸了。

    除了招聘方面,谷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才理念:爱他,就让他走。几乎所有在谷歌上班的人都蠢蠢欲动想要创业,这不难想象,既然大家都是创意精英,不安的创业精神肯定是必备条件。另外,谷歌还鼓励所有人拿出20%的时间来做与工作无关的、有创造力的事情。那谷歌的员工要创业时,公司会怎么做呢?很简单,我们坐下来谈谈,看看这个创业项目怎么样,如果还不成熟,那就再干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再行动;如果项目可行,那咱们把谷歌的投资委员会喊过来,看看能不能投资,让项目成为谷歌的一部分。这和领英的联盟思想不谋而合,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就不断鼓励员工创业,并将这些创业项目吸收成领英的一部分。好公司都有这样的基因。最终这些一直想创业的创意精英们,他们在谷歌上班的时间里,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价值。

    决策:共识的真正含义

    谷歌这样的人才观也决定了他们在做决策时的民主和客观状态。作为一个靠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谷歌倡导的是靠数据决策,它的大多数会议室都是两台投影仪:一台是会议内容,另一台投放的是支撑这些内容的数据。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文化部分,有一条叫别听河马的话。在依靠数据决策的文化背景下,就避免了河马的影响。大家可以依靠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而不是因为某个人做出决策。

    当然,为了提升效率,谷歌还有一个决策方式,叫该响铃的时候还是要响铃。就是说可以对决策负责的人在面对信息过多、准确度不高的局面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需要设定最后期限,做出最后决策。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的所有行动都听从铃声的指挥,这是效率最高的决策手段。

    作为谷歌的管理者,即使是CEO也没有办法独断专行,所以管理者们最重要的决策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从竞争对手比尔▪盖茨那里学了一句话:“把80%的时间花在80%的收入上。”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决策也并不容易,管理者们太容易被打扰,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管理者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只有核心业务,如果把握住这个,基本上就能实现比尔▪盖茨给大家的忠告。

    沟通:当最牛的路由器

    接下来我们再引用一句谷歌的对手比尔▪盖茨先生的话:“力量并不来自掌握的知识,而是来自分享的知识。”分享是沟通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最容易产生价值的。其实关于沟通这部分,谷歌做的是很用心的。首先他们的创意精英文化,就营造了一个大家的开放心态。然后他们还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例如,为了增加沟通,他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要有一个4分钟的等待。为什么呢?因为超过4分钟,大家就会拿出手机来看,就不会与身边的人交流了;低于4分钟呢,时间又太短,交流不了太多东西。连这种事情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谷歌是多么可怕的一家公司。

    他们还会为增加沟通而不断制造话题,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讲真话的氛围,他们设计了每周五的专门的吐槽大会。作为领导者呢,他们会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去做各种沟通,埃里克▪施密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祷文不会因为重复而失色。”很有画面感,似乎谷歌的管理者们秒变唐僧,开始碎碎念。不过和很多企业文化一样,重复的力量是强大的,反复沟通对于一群创意精英来说,显然也有强大的作用。

    另外,在沟通上谷歌倡导自我评价,尤其是领导者的自我评价,直接呈现给下属。这样让所有人都清楚领导者的状态,也更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领导者的开放姿态,当然也会让团队成员们更容易敞开心扉。

    最后作者轻描淡写的来了句:不要吝啬赞美。这在沟通中确实被很多人忽略了,大家更喜欢就事论事,或进行客观评价。其实赞美这种润滑剂适当运用,工作氛围会清明很多。谷歌提倡的快乐工作,当然也是需要赞美来支撑的。

    乔纳森刚来谷歌的时候被下面的工程师叫做“昂贵的路由器”,这本来是句嘲弄他的话,他却当成了赞美。因为他要做的是最牛的路由器,这个路由器是让谷歌的创意精英们,在快速有效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以便他们大展宏图。

    创新:缔造原始的混沌

    说到大展宏图,我觉得谷歌的所有宏图伟业,都来自于创新。对于创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定义。谷歌是这样定义创新的:创新的东西不仅要新颖,要出人意料,还要非常实用。

    埃里克▪施密特本来和乔布斯是很好的朋友,他曾经还是苹果董事会的成员。但是由于IOS与安卓的知识产权大战,埃里克离开了苹果董事会,而这场苹果和谷歌的鏖战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从创新的角度讲,作为创意精英的乔布斯几乎无敌;但在影响力和扩张上,从2017年中国的市场来看,安卓手机市场占有率86.4%,而苹果iOS仅为13.2%。显然开源的安卓更胜一筹。在创新维度上,短短几年时间谷歌和苹果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另外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完全符合他们对创新的定义,不仅新颖,出人意料,还非常实用。那么搜索引擎呢?到现在谷歌的搜索引擎有500多次修改,显然每次修改都不是那么的“创新”,然而500多次之后,这个引擎绝对符合了非常实用的原则。没有这一次次小小的苟且,就没有现在的远方。这句话形容谷歌,恰如其分。

    很多公司有一个岗位叫首席创新官,谷歌却认为首席执行官就是首席创新官,因为创新业务不能被管理,只能被激发。谷歌文化里倡导的拥挤、杂乱等等状态,就是要让创意精英们在一个相对混沌的环境中,没有任何框架束缚,所有动力都指向创新。

    在这种创新氛围中,让谷歌做的所有事情都遵循着“往大了想”的原则。就是这个东西赚钱不赚钱是次要的,要看他是不是能影响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只要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开源免费,像安卓、谷歌地球这些免费的最终都会获取到更有创造力的盈利点。

    谷歌倡导的20%时间概念,让很多创意精英自发的利用业务时间从事创新工作。因为谷歌本身的工作压力很大,能完成就不错了。这20%时间往往都是回家以后的休息时间,而所有人都愿意这样做,成就感是最大的驱动力。谷歌不会因为谁的创新就给他奖金,虽然他们工资很高,但是没人会因为创新得到一分钱。因为真正的创意精英,得到的最大的奖励就是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影响了更多的人。这是一群依靠创新来改变世界的人,一群真正的创意精英。

    欢迎来到创意精英的时代

    说到这里,谷歌的几大核心运营精髓算是说完了。这里面基本上条条都离不开创意精英,也只有创意精英才能把这些看似漫无边际的力量整合到一起。

    其实,现在就是一个创意精英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性工作会被机器取代。还有很多技能,例如摄影,由于很多技术工人的转型,摄影这种技能类工作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反而是那些有创造力的,靠创意来呈现作品的摄影师,会独领风骚。他们也是创意精英的一种,创意精英将无所不在。

    《重新定义公司》在最后的部分没有给出重新定义公司的结论,反而强调了下一代创意精英的崛起。谷歌走在创新的前沿,但是他们相信,在世界的很多角落,有无数的商业领袖在领导着他们的创意精英团队,为下一次世界的改变努力着。

    面对这种挑战,很多人会不寒而栗,而谷歌的这群创意精英,却在热血沸腾。他们以及世界上其他的创意精英正在敞开心扉,欢迎你来到创意精英的时代。

    力荐:《重新定义公司》

    ——END——

    我是削寒,个人状态管理践行顾问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新定义公司:欢迎来到创意精英的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sh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