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正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本月微生物课程的阅读任务是《消失的微生物》这本书。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读这样一本富有哲理却又现实的书,着实是有些伤感了。可也正是在这样这样的环境中,看到眼前的景象与书中的数据相对比,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人们更加重视微生物——这些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小群体了。
这本书一拿到手,就感到与《寂静的春天》特别像,两本书单从外形来看就是很相似的了。内容自不必多说,也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借助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详实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的实例,给予人们以警醒。并且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像是建立在《寂静的春天》之上一般,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是《寂静的春天》中曾经提到的,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是很相似的。果然,在书的末尾几章,就提到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老师让我们先去读《寂静的春天》再来读《消失的微生物》, 的确是很正确的安排了。
这本书的大体安排也是与《寂静的春天》有相当大的相似之处的,作者先从现代的一些疾病说起,慢慢的讲解到微生物的一些演变史,再讲解到人类除了血脉之外还有“菌脉”一说,再由此,将细菌与人类的疾病相连,以“幽门螺旋杆菌”为例,说明其不一定对我们的生活有害,还可能对我们的肠道菌群有益,紧接着, 说明我们的一些现代疾病可能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食物来源丰富,摄入能量过多,运动过少导致的,更大的可能是我们平常过多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的,最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我们的身体中的菌落的变化,希望可以引起人们对微生物的重视以及保护。以上是整本书的概况。那么接下来,我想按照我影响当中记忆较深的几点来谈谈对这本书的认识与了解。
一、菌脉
书中提到,人除了血脉上的遗传之外,还有一种“菌脉”上的遗传。血脉是依靠DNA从遗传物质结构中遗传给孩子的生命代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母亲所遗传给孩子的,有且只有遗传物质这一种而已,这种关系并不完全正确,却足以让人信服。因为自从发现了DNA这样的遗传物质之后,我们所有的关注都放到了遗传物质上了。并且,DNA是有且唯一的稳定又不易丢失,近乎100%遗传的稳定的遗传物质。DNA对生物的影响,几乎是肉眼可见的,一旦其发生任何问题,都会很明显的表达出来。
而“菌脉”的影响并不是这样明显,甚至在有些时候,人们会认为这是病理性的一些改变。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很多地方是无菌的,譬如胃。人们认为在直接接触食物的食道中,是有菌的。而在最终消化是食物的胃中,因为胃的强酸性,其中是无菌的。这在现在看来是多么荒谬的理论呀,而在当时,却是近乎真理的理论。就现在的研究结论来看,与菌脉有所关联的,糖尿病、抵抗力低下等疾病,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自己因素或外来病菌入侵导致的,这样半对半错的认知,让科学家们很难认识到自己的疏漏之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类似动态平衡的状态里,很难认识到这其实是两种生物的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没有认识到“菌脉”的重要意义,而与此同时,剖腹产极大的缓解了当时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死亡的发生。作为一种新型且无明显坏处的生产手段,剖腹产的使用频率被人为的提升了,除羊水破裂等紧急情况外,很多时候,产妇出于安全,医院出于效率等因素,人为的提高了剖腹产的比例。
这样一来,虽然安全了,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通过阴道时应获得的菌落就消失了,孩子就永久的失去了获得这样的菌的机会。正因如此,剖腹产的孩子的抵抗力远远低于顺产的孩子,正是这个道理。同样的,母亲的母乳中也一样拥有菌落的传递,如果婴儿一出生便喝奶粉的话,也会失去补充菌落的机会。孩子体内的菌种在出生后的2-3天就已经形成了,孩子想要在后天通过各种活动来补充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真的实施起来,那将是一个非常浩大且困难的工程。
二、幽门螺旋杆菌
在人们长久的认知当中,胃中是无菌的环境,这一点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正因如此,在人们第一次发现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时,只做了简单的测试(当时,我想这个测试也是非常精细并不简单的,只是就我接下来将会提到的话题而言,简单得多罢了)认定了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必然性后,即认定了幽门螺旋杆菌没有一个好东西,想要将他们杀死。可是,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肠道菌群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幽门螺旋杆菌为其它的肠道内益生菌提供了一个相对优异的生长环境,在作者的调查中发现,通过使用抗生素,将幽门螺旋杆菌杀光的患者,患胃溃疡的比例并不比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低。哪怕直到现在,类似化学反应中动态平衡的概念依旧只在科学家中传播着,并没有给医生们造成太大的影响。医生们看到幽门螺旋杆菌,第一反应仍是将其消灭掉。这样虽然缓解了症状,但对患者来说,可并不是一件好事。
三、抗生素
刚刚提到的治愈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就是抗生素,很简单的治疗方式,来一针就好了。这可能是大家去医院最直观的感受了。然而,这样过多的使用抗生素真的好吗?其实是不好的,从养殖场的鸡鸭就能看出来,肥胖、糖尿病、抵抗力低下、耐药等都是很直接的影响,因为抗生素杀死的,并不是只有致病菌那一种,对益生菌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伤害,而对于致病菌,可能通过残酷的优胜劣汰,导致其更加耐药。致病菌的耐药会使疾病更加难以治愈,益生菌的减少,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处于病态。因此人们应当少使用抗生素。
可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作为医生,在该用药的时候就应当用药,切忌不能因为这个顾虑而不用药。虽说要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绝不是说不能用。与患者的病情相比,抗生素的负面影响可以算是微乎其微了。医生必须要有独立的诊断思维,充分思考,果断用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