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6点20,起床了。”孩子紧闭双眼,哼哼着“妈,我等会儿的”。“6点半了,快起吧”,“好,马上”,还是一动不动的躲着。“再不起,迟到了啊。”……相信大多数有孩子上学的家庭,每天早晨和我一样,都在孩子赖床,大人催促起床拉锯战中拉开一天的帷幕。
然后,孩子坐在餐桌旁,一边梦游,一边慢腾腾的吃着早饭。“都6点50了,快点吃。鸡蛋还没吃呢,加快点速度。”我又开始了催早餐的节奏。
晚上,孩子下晚自习回来,又开启了叨叨叨催促睡觉的模式。紧说慢说,等孩子睡觉时已经将近12点了。
等到周末,又是一周复习总结、改错题本,玩电脑、看手机时间长了,催着关电脑要手机等等乱七八糟琐事的催促。催促得孩子烦躁,不耐烦,和大人顶撞,催促得大人自己精疲力竭,心力憔悴。
其实,凡事都嫌孩子慢,凡事都替孩子着急,不停的催促不仅引发孩子的讨厌,恶化了亲子关系,还滋长了孩子遇事推脱、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担当作为的成长权利。碰到事情办砸了,孩子会找家长的理由,谁让你当时不告诉我呢,谁让你没有催我呢,都是你的没有干什么干什么才造成的,不是我的原因。
怎样避免催促,又让孩子主动行动起来?我想起我小时候,我的妈妈怎样教育我们,我们姐妹有孩子以后,我的妈妈怎样和外孙们相处。她没有催促,却很好的达到了催促达不到的积极效果。
我的妈妈虽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很有智慧,有分寸感。她在教育我们时,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以故事带入,教我们从故事中悟到人生的道理,不是干巴巴的空洞的说教。通过故事,她教育我们人生的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得到什么要靠双手去争取。在妈妈的教育下,我们姐妹几个很努力,根本不需要催促,都是自觉的学习,主动干好自己的事。像起床这些细节上,我妈妈只是温柔的喊一次,就不再喊了,起不起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起床,误了的事你自己承担损失。到了外孙这块,我妈又换了一种方式,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们愉快的起床,吃饭,学习。她去喊孩子起床时,是非常高兴的,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孩子讲俏皮话,直到把孩子逗乐,愉快的起床。有一次,源源不起床,我妈坐床边,给他盖了盖被子,逗他说,你不起床还长本事了,孩子问啥本事,你看你不起床,是不是“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孩子被姥姥逗得咯咯笑开了,高兴的起了床。
在几个女儿结婚的事儿,我妈妈没有催促,没有施加任何压力,几个女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包括在什么时候要孩子,要不要二胎这些问题上,我妈妈从来不催促。
因为妈妈的不催促,我们家的氛围一直是宽松的,我们姐妹几个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发生过顶撞父母的事。就是成年以后,带上孩子回姥姥家,也很少和老人顶嘴。
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催促就可以做好的。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和耐心,包容孩子成长的慢。让孩子主动去做、放手去做,他慢慢会有担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