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谈写作文章《说积累素材》
作家有心集素材,
江南春满百花开。
当年蒲公聊斋志,
槐荫树下展奇才。
作家效仿前贤样,
钩沉典故毋掩埋。
处处留心文章写,
幽默诙谐凤凰台。
在作家的长篇佳作《长篇小说|青石碑119》里有诗一首:
文章紧扣人心弦,
手捏汗水读书篇。
那个朝代太黑暗,
张家二虎入府看。
王法丝毫都没有,
县官任意欺凌悬。
平民被迫偷进府,
险被狼狗咬牵连。
附注:晨起已晚,匆匆把昨天点赞我文章的简友的文章流览且收录了一下,因为觉得简友点赞我的文章,心中着实过意不去,并不是如一些自命不凡的网络写手说的那样,我收录简友的文章到二三十个专题里是别有用心,不是的,更不是对简友们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难言之隐更是没影子的事情。收录以后才写所谓的文章,已觉时间有限,只能匆匆太匆匆地写了一首短诗,又自我感觉良好地发布出来了,望简友们不吝赐教,至于那个什么无孔不入的简友说我文笔不通顺和流畅,也顾不得了。
但看到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谈写作文章《说积累素材》后,我的心情为之一爽,那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作家虽然不是专门谈写作的评论家,但他的写作经验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看到作家积累写作素材的经验之谈,让我们想起当年写作《聊斋志异》的前贤蒲松龄,他为了写那些人狐不了情的文章,专门在门前槐荫树下摆上一张桌子和几张条凳,桌子上放着金黄的旱烟丝和解渴的茶水,招待那些路过槐荫树下给他讲故事的人,他因此能积累到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为写作志异奇书开挖出民间很多的民间故事金矿。作家在写作时也效仿前代先贤一样,他深入生活,每当听到别人讲的掌故或遗闻轶事,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记录在他的笔书本上,或者贮存到他的电脑上。因此,作家作为一个有心人,他是留心处处皆文章,他的好多小说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那些宅在家中闭门造车的作者跟作家相比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因为两者有霄壤之别,这还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家的文章之所以简洁朴素且接地气,是因为他从生活中来和到生活中去,他写文章就是这样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作家虽然不是谈写作的评论家,也不是给人开办培训班的老师,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验,还是很能成功地跟我们谈谈人生和谈谈写作的。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难道不是跟读了坤元君的文章让我们有所幡然醒悟一样吗?!
作家的长篇佳作《长篇小说|青石碑119》,让我们读的时候很揪心,很为张家二虎担心,这一章写得太有画面感了,太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了。作家这种很像信手拈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如一日的毅力和意志。一个真正的作家就是这样练成的,就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同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