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蒲松龄家遇到火灾,只来得及带一篇文稿逃离书房,他应该会带上《婴宁》。
如果不是因为早恋和几处儿童不宜的段落,入选中学课本也有可能,是蒲松龄作为小说家最为成熟的一篇。
聊斋因为篇幅短小,人物刻画比较模糊,《婴宁》作为最长的一篇,完全没有这个毛病,婴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人过目难忘。
然而,文学价值高则史料价值就会低,犹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不可调和,老夫尽力掘史。
排篇上,《婴宁》紧接着《陆判》,是聊斋莒县三章之一,都集中在第二卷发布了。
男主角王子服,和三国反曹集团首犯之一同名。开篇是如此介绍他的:“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
有价值的还有一句,王子服被邻居告上法庭,主审法官莒州知州对王子服“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
先说罗店。
在今天已经找不到罗店这个地名了。
《聊斋志异 尸变》里说的“蔡店”,如今叫“蔡王店”,可见经过几百年,地名会稍有演化。
“罗店”,估计罗字不会变化,查莒县村镇名录,有两个,“罗米庄”和“罗宅”,网上有推测罗米庄就是罗店。
我在《尸变》对于店之源流演变啰嗦过一大段,此处不再重复。
既然是店,总要开在路边、城边。
前一篇《陆判》里蒲松龄提到莒县陵阳,《婴宁》里说莒县罗店,可见罗店应该和陵阳一样是个繁华的镇子,至少在山东广为人知。
查看莒县地形和交通,就知道罗米庄不可能是罗店,那里已经是丘陵边缘,和哪条大路都不挨着;罗宅则在莒县通往诸城的要道206国道边上,有足够的人流量来传播普及该地地名物产和鬼故事。
莒县有小店镇,小店镇往南,有莒南县的大店镇,都在225省道上。
店子集镇就在莒县县城边上,如《尸变》之蔡店,“去城五六里”。
再说说王子服。
他很早就没了爹,还能在十四岁考中秀才,显然,王家有钱。
蒲松龄和蒲松龄的小伙伴,比如张笃庆,皆号神童,中秀才都没王子服早。原因么,蒲松龄的爹只是一个商贩,张笃庆家曾经显贵,那也是他爷爷在明朝的事儿了。
学霸,都是补习出来的。
即使没了爹,王子服也十指不沾阳春水,“寻常不令游郊野。”一门心思的读书。考试成绩自然不差,连市长(莒州是散州,知州相当于县级市市长)都“素仰”,从后文中看出王子服多少还在叛逆期,即使能写出《三重门》,作为官员的市长的“素仰”更多的也不会是其才华,而是王家的势力吧。知州“稔知”王子服,比素仰更进一步,很熟悉的样子,看来,要么是知州经常到王家,要么是王子服经常找知州汇报学习成绩,呵呵。
《重修莒志》(有顺治重修和光绪重修,我不知是哪一本)里,王姓自宋代起就是莒县一个重要的世家。《明史》里有传的是成化进士,太子少保左都御史王璟。
王璟是莒南县人,在明清,莒南归莒州管辖,也算是王子服的同乡,是否有渊源就不得而知了。
顺便说一句,王家不止王子服一个孩子,可能王子服是王家最小的孩子,因为王“母最爱之”,早早的为王子服订了亲事。这个妈有些保护过度,婴宁在王家过得不幸福与此绝对有关。
但凡颐指气使威风凛凛言语刻薄热爱操纵子女生活所有细节的母亲,都是个有钱的阔太太。
从王母的性格特征上推断,王家也穷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