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彻悟不宜早
今天一个朋友,准确的说是我的一个学生,才二十一二的年纪,在朋友圈发了一名人的百岁感言,“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一百岁感言》 ”,我看了看,给他回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我自风情万种,与他人无关”“你知道的有点早!”这几个评论。
发完以后我又翻看了一下,不禁感慨,当我二十一二岁时,我在干什么?那时的我好像是傻傻的,完全在这生活的滚滚红尘中遨游着。没有对生活想过如此之多。我认真的学习大学的课程,我认真的谈了一场决定生的恋爱。体验过为了使自己优秀,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努力的辛苦,和失败的辛酸。体验了热情似火的恋爱的甜蜜和恋爱的那种甜中微酸的伤感。在工作中我拼命的努力,为的是使自己的所学得到更好的应用,为的是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现的更好,为的是让父母得到我的回报,为的是让我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为的是让我爱的人永远会发现我是一个开发不完的宝藏,每一天都有新的宝物发掘出来。即使人到中年,我也一往如前。如果按着学生朋友所发的感言,我真是太傻太俗了。总之,我的从前就是这样,在生活中拼拼搏搏,风风火火并自娱自乐的过来的。我曾在5点钟去上早读课,7点半回到家里。在半小时内给孩子做好早餐,穿好衣服,喂好饭,然后送幼儿园,在8点时又准时干净利落,热情饱满的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充满激情的上课。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伤心琐事,可我觉得生活仍然美好,现在回想起来都成了有趣的故事。
我觉得,有些时候我们不必过早的知道些人生的大道理。试想如果我早就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也许就没有那么努力傻傻的我,世上就会少了一个无忧而白雪一样的女孩,而是多了一个多愁善感的“黛玉”。试想如果我早就知道,没人会陪你到终老,爱情的沉迷也不过是人生的一个插曲,那我怎会体验到爱情的热烈与美好?试想我如果早就知道,名利是身外之物,挣扎奋斗也就没有了热情和勇气。也就体会不到成功后的欣喜,也体验不到失败的落寞寂寥了。
人生就是在生与死的两点间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要经历过无数个站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让我们停留的时间长些,有的让我们停留的短些,同时给我们的记忆烙下幸福的印记或悲伤的疤痕。不管怎样,虽然生活最终还是自己的,但只有真切的体验过了生活,真正的在生死两点间全力以赴的走过的人,才有资格在人生总结中说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其实人生应如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该在什么时候开花就在什么时候开,该在什么时候结果就在什么时候结。不早不晚,也许每个人的花期和结果的时间不同,那也没什么关系。如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该在哪站停留就应在哪站停留,否则不会有你应享受的风景。而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和时间点,我还要体会生活的考验,享受生活所赐予我的一切悲喜和清欢。也希望我的学生朋友只是了解品读而已,永不失年轻的热忱与轻狂,努力的投入到生活的红尘中,这才是年轻的样子。等到也是百岁时,才会有对人生的彻悟感言:至少我的生活不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而是一杯或清香,或苦涩,或醇厚的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