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书籍收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作者: 一画hua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2:33 被阅读209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具体体现:

    1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 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给予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 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为人所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组、改造和转换。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

    1 支架式教学:

    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 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 随机通达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4 认知学徒制:

    示范——指导(训练)——隐退

    5 探究学习:基于 问题解决活动

    6 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四、建构主义学生观

    1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指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2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五、建构主义教师观

    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梯子,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

    2 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对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自我管理、自我负责;

    3 创设良好的、情境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的、复杂多样的学习情境,鼓励并协助学生在其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

    4 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社会性支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其中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进学习。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帮助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作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也不单是信息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一个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 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教育教学不是对所有的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

    2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

    3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出发,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组、改造和转换。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经验、重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建构主义者提出的教学过程步骤:

    (1)分析教学目标,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教学的“主题”。

    (2)创设情境,即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设计信息资源,即确定本主题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所起的作用。

    (4)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即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5)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如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合作和建构学习共同体。

    (6)评价学习效果,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进行。

    (7)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f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