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双洞察的眼探究生活的细节
文:我是素颜
拍摄访谈人物,听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动别人,更感动自己。
正月的一天,再次走进张名村阎老师家,一来是想探望老人家,二来顺道采访一下老人关于家风的故事。
老人与我是多年老友,隔一段时间他家发生什么重大事件,老人都会专门打来电话,满怀喜悦地告诉我:作家,我家又添一个重孙了。我能不高兴?
作家,我孙子得了奖学金了。我能不高兴?
作家,我们家被评为道德模范家庭了,奖给我五千元奖金,我全给了贫困大学生了。我能不高兴?
老人家出门标配,头戴一顶黑色礼帽,手里拎一个用包装带编的简易提篮,里面装一个糊满茶垢的茶杯,一本旧书,书里或夹着露小鸡鸡的重孙照片,或某个孙儿的奖状,或者一张全家福。
见了面,老人一把拉住你的胳膊,满脸的喜悦:作家,你坐下,来你听我说……
对老人家里的故事如数家珍,再次访谈,感知老人家身体尚好,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好些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精彩故事,老人家都忘记了。
一起参于拍摄并负责剪辑的李导,没有真正走进老人的生活,粗拉地剪辑了几个访谈片断,终了了节目。
他没有看到大门红红火火的大副对联,龙飞凤舞的长对联,出自老人认识的书法家。要在一条街上找老人的家,只寻这异于常人家的对联,一眼就能找到。推开门,正对面的掩壁,对联、大福,全都出自不同书法家之手,大气豪迈。
院中还摆放着祖上的神龛,过年过十五,老人是要祭拜祖宗的,这叫不忘本。进了屋,三堵墙上都挂着大副的书法作品,关于家风的,关于怡孙之乐的,并于夫妻相处之道的,老人都请书法家们写了,裱好挂在家中,家中哪像一个普普通通农村老人家的装饰,整的和艺术之家似的。
窗台上两株迎春花已经感受到了春来的信息,早早地绽放了笑脸,花枝招展地向客人招手示意:您来了?请坐。干净明亮的窗玻璃上,大红的窗花映衬着阿姨幸福的笑脸,仿佛已经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幸福场景。
正对面一溜平柜、立柜、炕柜上,能挂能摆能立的,全是相片,老人家里的全家福,老人与各界名人、领导的合影,老人可爱的小孙孙。看!一见到来人,老人一准拉着你凑到柜子前,一张一张给你讲相片的故事,兴致盎然,自得其乐。
说话间,老人又打开钱包,掏出一张折叠的烟盒纸,正疑惑间,老人已一层一层揭开,原来这是一个刚上班的孙子孝敬老人的过年红包。知道老人不要他们的钱,孩子就想了这么一出,把钱包在烟盒里,开车离开时,从车窗递给了依依惜别的老人。老人家珍藏在钱包里,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
在老人的钱包里,又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老人家居然还在夹层放着一张他和老伴结婚时的老照片,黑白老照片已经泛了黄,昔日年轻的帅哥美女,如今都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睛花了,耳朵不灵了,背也驼了,腿也走不动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也更浓郁了。
好幸福的一个大家庭。老人家被县上评为“道德模范家庭”,妇贤子孝儿孙满堂,家中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小泡泡。
拍摄剪辑的友友李导说,这些细节与家风的主题不符,真是傻呵,好好用心去嗅嗅,这个家里东西南北中,处处流淌的都是家风故事。就包括采访时分,一个又一个推门进来的亲朋,他们也是被好家风吸引来的。
好故事在语言之外,在生活中,在细节里,细细品咂自会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