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4岁少年,伤害三名未成年,造成2死1伤。
残忍的把其中一个男孩的头颅割下,将其挂在校园门口,嘴里还被塞进写有“酒鬼蔷薇圣斗”的声明文纸片。
如此恶性事件,因其为未成年,判刑8年后即出狱。
诡异的是,少年出狱后将其所作所为写成书,出版后销量极好。
他就是日本的“少年A”。
01 人之初,性本善?

关于未成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社会的进步使得孩子更早熟,犯罪的年龄也越来越低,有些孩子公然挑衅司法,“我是未成年,你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人们对于未成年法律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是否需要调整未成年犯罪的最低年龄?
法律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如果孩子遇到这样毫无人性的恶魔,作为母亲,会不会报复?
说了这么久,该引出今天的主题了。
《告白》这部电影,名字误导了很多人,这并不是一部感人的爱情片,而是悲凉的复仇大戏。
MV式的拍摄手法,导演中岛哲也,以一位母亲的告白贯穿全剧。
有人说,中岛哲也的两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告白》,一个被父亲毁了,一个被母亲毁了一生。
中岛哲也也太喜欢写童年阴影了!
人之初,性本善?
太天真了!
02 你感受到痛了吗?

一所普通的初中,班主任森口老师的孩子爱美数月前死在了学校的游泳池,而犯人正是自己班里的两个学生,A和B。
A有杀意,可是没有杀人。
B没有杀意,却害死爱美。
影片的开头就告知了杀人犯是谁,两个学生像玩游戏一样,轻易的结束了小女孩的生命。
森口随即辞职,开始了缜密的复仇计划。
被母亲溺爱过度的B,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懦弱,协同A把活着的小女孩儿扔进了游泳池,而母亲却相信,儿子没有任何责任,他一定是被别人带坏了。
而A,从小被母亲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批评式教育,让他惯性的以为母亲是受够了他才离开自己。
为了得到母亲的关注,他极尽手段。
虐待动物,伤及无辜。
杀人之后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冷静又聪慧的女老师背后,是洞察人性的双眼。
即使送去劳教,真能期待他会悔过吗?
当你真正的感受痛,你才知道痛是什么。
当你真正的害怕死亡,你才知道生命是什么。
你最在乎的是你的母亲,我就让你亲手杀死她!
就像炸弹爆裂那样,把你的心也撕的粉碎吧,不是啪嚓,是咚锵,你感受到痛了吗?
痛,就对了!
03 重生?开玩笑吧


在人前,他们像正常的少年,放在太阳底下,每个人都有心理阴影。
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爱,就去夺人所爱。
生命是什么?痛是什么?
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死了,同学们只是稍作停顿,遂继续嘻闹,像是一只蚂蚁消失了一样。
如果犯错没有代价,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想教出一个思想光明、正直善良的孩子,就要让他在犯错的当下牢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自我催眠的乐观相信他下次一定会改
与其相信明天是晴天,不如未雨绸缪,你告诉他生命可贵,失去重要的东西会痛,他不会有感觉。
但如果让他亲自体会一次失去重要东西的感觉,才会明白什么是“痛”,并永远记住。
很残酷对吧?
可这就是人性啊,如果法律不能保护我们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你是邪恶的,我又何必提醒你是个孩子?
公众号:不正经的文艺青年,欢迎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