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作者: 唐红旗_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2:06 被阅读3次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文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寺院依山势而建,由众多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等组成,气势恢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其基座及雕刻其上的几何图形皆各不相同。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走进寺院,来到大经堂,在走廊上,看见有不少信徒和僧众在这里五体投地一一磕长头,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信众。磕长头是一种全身匍匐的磕头方式,在这种特异的氛围和气场中,往往使人产生穿越时空的幻觉,并使你的心灵顿时宁静下来。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大金瓦殿位于大经堂的后面,是塔尔寺最核心的的地方,前来朝拜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他们用最虔诚的磕长头的朝拜方式,进行着灵魂的洗炼和救赎。我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他们,感叹于他们虔诚与信仰。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塔尔殿堂众,各殿堂正堂与东西配殿相互连接,类似于四合院,看起来是独立的,但从旁门出去又与其它殿堂相沟通,抑或相距很近,其布局严谨合理,当然也像迷宫,初次来塔尔寺的人一定要有导游指引,否则会误入歧途。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藏经楼,与其它所有建筑一样是砖木结构藏式建筑。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在这里除了藏有大量经书外,酥油花是这里殿藏珍品,来这里的人也主要是看酥油花的。酥油花是用洁白的酥油,再调和成各种颜料依审美要求塑形而成。酥油因在常温下就会融化,所以艺僧们要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下从事这项工作,其间还要不时地把手放进雪水中降温。听导游介绍说,很多艺僧因此而患上严重的风湿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置于冷藏状态中的各种酥油花,所以才能得以久存。我想艺僧们制成的酥油花,与我们这些游客来讲,与其说是留给我们的一种对艺术之美,到不如说是一种艰若虔诚的修行。他们的工匠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去仰望。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在塔尔寺里,我虽然只是初略地参观了几个主要寺院,但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塔尔寺,这座游离于光怪陆离,喧嚣尘上的现代社会之外的一方神秘佛地,一定能给所有信徒和祈愿的人带来心灵的感悟和启示。

塔尔寺是一座神圣的佛教寺院,也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凡是有信仰的人都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相关文章

  •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文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

  • 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938年,美国记者斯诺通过他的优秀作品《西行漫记》首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关于...

  • 西行:塔尔寺

    善男信女祈福来, 心底莲花梦筑台。 顶礼慈云三叩拜, 几多如愿自心裁。

  • 红星照耀射光芒,红军精神永不朽——读《西行漫记》有感

    翻看书单,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四字,实在让人难以...

  • 西行漫记之赶路到武威

    西行漫记-最美新疆 第一天 西安-兰州-武威

  • 西行漫记之林芝

    从波密到林芝市160公里,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走停停,一路赏景,抵达林芝市时已近晚上7时,但丝毫不觉得劳累。 ...

  • 西行漫记之成都

    西安南去百十几里,进秦巴山脉,过汉中,穿过铁锁关,棋盘关,剑门关,进入巴蜀腹地的成都平原,广袤无垠的成都平原上,突...

  • 西行漫记·20 大昭寺 拉萨之根

    这里是 西藏之心 拉萨之根 ——※※※※※※—— 说明 本篇为《西行漫记·19 西藏之心》的后半部。因原文较长,故...

  • 西行漫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览祖国西部,是台风来临前的赌注!一种魂牵梦绕多年的愿望,在这个暑假成为行程单,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行漫记之塔尔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gj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