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承载的是一种情怀,我们最深的感情都留在了老屋。
我小时候在老屋住,名副其实的一大家子挤在一起,家里姊妹众多,每天不用出去找别的小朋友玩都不会觉得无聊,我搬家的时候已经很大了,所以老屋的样子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那个时候觉得老屋很大,等成年以后回去到老屋不由感慨那么小的屋那么多口人怎么住下的呢?
我父亲也有老屋,在山西。在我父亲十岁的一个夏天,我爷爷带着他走出山西,用脚丈量了半个月走到内蒙,定居在内蒙,且不提到了内蒙以后,我的父亲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光走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可以想象一个10来岁的孩子,吃在外边宿在外边,口渴了和老乡讨要些水喝,累了忍忍就这么走下来了。回忆这些的时候,我的父亲从来不会发出“很辛苦啊,没办法啊”一类的感慨,他只平静的叙述,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他必需经历的。我费力的想象:我的父亲脚上会不会走起泡?遇到陌生人、晚上的时候他会不会害怕,渴了没有水的时候他怎么忍耐?我的爷爷在路上会不会背他走?我的父亲也是他妈妈的孩子啊,我的奶奶在家里是怎么样的一种惦念呢?
早些年经济条件不好,我父亲从来不提回老家的事情,近几年频繁提起,因为年龄大,儿女不敢让他自己坐车也少有时间陪着他去,便一直搁浅着没有成行,对于他的老屋,我父亲总是有一种很沉默的情感在里边,我还不能体会到他的那种沉默里边包含的对老屋的情谊。
老屋就是这样一种情节,一种不能直视的真实和爱,我不知道小时候住楼房的孩子们回忆他们的童年老屋是什么样的,我对平房的老屋有一种特别的怀念,一出门就是院子,衣服可以晾在院子里,咸菜晒在院子里,寂寞了,爬了墙上和邻居对对话,听听隔壁媳妇喊骂婆婆,跑着看看谁家新娶的小媳妇,都一出门就可以完成。有星星的晚上,上大学的大姐还会在院子里教我们练太极,二姐用铁钩在炉子里烧红给我烫发,虽然弄完我哭的很惨,但是下一次还是被二姐说服,爽快的同意她摧残我的头发。
为人子女小时候一直在享受父母的包容和疼爱,老屋就是盛满爱的小屋,小时候我们不曾对世界失望或绝望过,只想长大快快感受这充满好奇的新奇世界,发现这世界很沉闷是长大后的事,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羁绊和烦恼,那一生中唯一自由时光就终结在老屋,怎能让人不怀念?
老屋一直在老家,像一个宝盒,随时打开都是五彩斑斓的回忆,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老屋,但是老屋却留下了我们生命的最初。成年以后,不过是都在重复着童年的那些快乐或痛苦,幸福与不幸。
我父亲离开他的老屋是一种时代的变迁,对于他来说有着为了吃饱穿暖不得不离开的无奈,我离开老屋是因为生活已经改善,我们奔着更好的目标而离开,我的孩子出生到现在已经搬过了无数次的家,他一直困惑不解我们的家为什么不是我们的房子,既然我们住的房子不是我们的,那我们的家在哪里?我告诉他,爸爸妈妈在那里家就在那里,没有爸爸妈妈的家只能叫房子。我不知道等他到了能回忆的年龄他回忆的童年里有没有老屋?会不会像我一样也有对老屋割舍不下的情怀,他的老屋又是哪个呢?
前几天姐夫和姐姐路过老屋的时候进去给老屋留了影,发给了我,好大的院子被勤快的邻居种满了菜,那菜也长得健壮喜人,看着颇为欣慰,但是,老屋徒剩了念想,再也回不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