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以及奇花异木的活株如西府海棠而敕建的皇家寺院。
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
初建的静海寺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祖师等殿宇,环之以钟楼、井亭、观音阁、华严楼等建筑和景观,连同方丈室、僧房,崇殿耸翠,飞阁翔丹,静海寺此时可谓香客如云,佛轮常转,宏丽壮观,殊荣非常。
佛城南京一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静海寺(12)十六世纪中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游历天下,曾在静海寺考察海外药材。
以后,静海寺历经沧桑,年久蠹坏,正德年间重修后,静海寺有四殿、六堂、四亭,方丈室、楼、阁、画廊等。
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月,静海寺被大火焚毁,仅剩山门天王殿,后重建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又在泊于长江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中国人在"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铁律下,蒙受着长达一百五十五年的奇耻大辱。
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佛城南京一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静海寺(12)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惨遭兵乱,大殿建筑荡然无存,剩下一堆残垣断壁和几间残破的僧房。
1987年在旧址复建仿明建筑,由于不是原貌的修复,故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迎接香港回归,1996年底,在现存偏殿后设主副五个展厅,建成一组局部三层的明清风格建筑。成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展览,并陈列我国1842年至1949年期间被迫签订的1050多个不平等条约,供后人铭记。
天妃宫碑
佛城南京一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静海寺(12)天妃宫碑全名"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高5.48米、宽1.5米、厚0.5米,下承龟趺,上刻螭龙,碑额篆书,碑文正楷。
天妃宫碑是唯一一块由皇帝亲自撰文颂扬的御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郑和下西洋石刻,文化价值极高。天妃宫内陈列的一座碑为复制品,原碑置于静海寺后院以玻璃罩半封存着。
警世钟
钟的背面镌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钟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两侧铭文记述了从南京条约胁迫签订,到97香港回归祖国这段沧桑历史。
1997年6月30日夜,静海寺的警世钟响起一百五十五下钟声,----"香港回来了!
佛城南京一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静海寺(12)今天的静海寺,以江南园林风格的新貌,依伴着狮子山蜿蜒而过,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为人们阅读永恒的历史。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