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是在高中,只记得当时觉得这套书很好,看完海立刻送给闺蜜读了,脑海中队当时读书的印象就是,1 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2 对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吃苦的精神让孙家真正实现了原本平凡却不平凡的生活。疫情之下,宅在家里,继续拿这套书重新读下来,感悟就很深刻了,只想赶紧记下来,不然又跟高中读一样,没多大的印象。
令我感叹万分的是作者大篇幅的用了对比的手法,不同家庭的对比,同一家庭不同人物的对比,同一家庭不同时间人物的前后对比,这手法让我读的时候真的停不下来,太耐人寻味了!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说明,所有人物在纸上熠熠生辉,读者就在这对比中各取所需。
首先我想谈谈书中对读书的看法。从穷人读不起书,考不上大学,便永远也进不了公家门;到黄原的主要干部基本是读书更多便️有更好的升值空间,所以作者还是想传达给读者们一个看法,读书真的会让你的世界不一样,不信你看书中的父辈们,子女辈们,读了大学的没读大学世界真的不一样,读书少读书多真的也有不一样的世界,孙少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我想谈谈我从书中读到的教养。虽然孙家很穷,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出他们一家的教养:人穷志不穷,而且大度善良。虽然田晓霞和顾养民家中条件不一般,尤其是顾养民,那个时代家里有保姆,可见物质生活非常优越。大学后顾养民特意邀请孙少平、金波去他家吃饭,谈吐表现都展示了他的教养,他对同学的尊重与友善。田晓霞对待孙少平就更是了,深深处地为孙少平着想,怕打击他的自尊心;还有金波不管何时,只要孙少平去找他,他一定马上去煮一大碗面给他,并且悄悄的也换上那套破烂的工装。我理解的教养是尊重他人,不管任何身份,不因贫穷看清自己看清别人,更不会因富贵高看自己高看别人;教养更多的就是不让对方难堪,为对方做与之相符的事情。为什么我想谈一谈教养,因为教养太重要了,穷可以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再面临书中孙家那么穷的状态,也不存在没书读的情况,但我们的教养怎么样了呢?可以看到大批穷人变富之后对人的态度判若两人,发号施令,高人一等,言语️他们便是高你一等的;有多少领导我们望而生畏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华而是因为他们的领导做派;又有多少婆媳矛盾是因为各自为政,计较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当我们都在焦虑的追求房子车子环球旅行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教养给丢了。所以我想提出来警示自己,任何时候保持自己该有的教养,尊重他人,不争不抢,不让他人难堪。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对命运这个词的感悟。中国人本无信仰,但很多人会在经历挫折的时候归结为命,有时候,我问自己,我信命么?当自己顺顺利利的时候,我肯定一口否定,肯定不信命,觉得眼前的一切的美好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但当生活给我重压,让我经历一地鸡毛和无可奈何、不得不妥协的时候,便会暗自安慰自己这就是命运吧!仔细想来,这种想法虽合情理,但却没有说服力。田晓霞那么美好却丧于洪水之中,没人可以想到这么好的的一个人居然如此薄命;田润叶也万万没想到自己却在李向前失去双腿之后接纳了他;郝红梅更没有想到上天居然还会眷顾她给她送来了润生;孙少安绝对想不到自己走投无路差点倾家荡产的时候能够遇到周县长协助贷款;命运啊,让人琢磨不透,但每一个人无一都经历着命运的捉弄,没有一帆风顺。此刻,我越来越感受古人留下来的箴言的含义“知天命,尽人事”。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学习到的最大的地方,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从第一部一直风光到第三部,也没有人从第一部一直穷到第三部,故事天天在上演,当不幸降临在别人身上,我们总觉得不幸离自己很遥远,而当不幸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尽快认识到是时候“尽人事”了呢,安静的接受命运,并冷静的思考对策,最后竭力反击,让自己的生活重回正轨。我想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孙少平,深处底层却尽量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我们没法像他那样深刻理解苦难的意义,自然也没有他那般吃苦的精神,所以当一个一个苦难降临他身上的时候,他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继续前行。反观现在的我们,物质生活已经很优越了,却总还攀比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豪,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想要财富自由,单身的羡慕结婚的温暖,结婚的羡慕单身的自由,遇到苦难第一反应就是自怨自艾,满腹牢骚,终究还是精神世界不够强大,怎么办,还是回到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多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