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课程之反思录

作者: 许一的差评家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00:17 被阅读0次

    小导课程之反思录

    前几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小导辅导课程,学到了很多。但此时,我准备谈的不是课程内容,而重点是三天内的经历和看法。

    小导课程之反思录

    主要三个方面:多人印象,过程花絮,警句再回顾。

    多人印象

    每个人形形色色,各有不同。通过再次与大家的接触,刷新和完善了对旧同事的认知,并且认识了一些新同事。

    很细心。因为新教室的插排,地面上有很多的线,她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别绊倒,摔倒摔伤了就不好了。看到大家为了提神喝咖啡比较多,就拿了很多包过来供取用。

    在工作之外的付出。本身周末是可以不上班的,可为了大家的培训,还是周六陪着被培训了一天。每天来的比大家早,大家走之后还帮收拾环境,为第2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真诚。有个环节是找一个其他组的同事来夸赞自己,3个词语。一般人都从大屏幕上的备选词库选,只有强说,我不看那些,你稍等下,我亲自想词来评价你。

    文艺范。在一个情景模拟时,是强发言,他说道“疾在couli”,讲真,我是早忘了这句话的,更连现在都不知道那两个字怎么写…都已还给语文老师了,惭愧

    领导范。虽是上台表演,但往下一坐便知有了,领导气质弥漫,开口说话时更甚。下台后,我问他,他还否认自己是领导,我才不信嘞,你有这演技还不去影视圈发展?…

    敏锐度。是与不是之间,判断的非常精准。这也是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关键。

    随性。敢说能做,放得开表演和展示自己,这难能可贵

    会玩。折的飞机,很科学,也是遥遥领先。学习纸飞机的折叠,一遍即成,很赞,让老师准备的话都没释放出来…

    视角有高度且很正。“做导师除了辅导技能,更是辅导态度”,举例里涉及到新员工的评价很客观,不贬低任何人。

    用“有技术”来完成对我的夸奖,被大牛口头认可,本身就是不能更让人得意的赞美

    因为年纪最小被选为我们组的舞王。被点到去示范下小鲜肉戴的头套时,机智而羞涩的问老师“能抽牌吗”。较少表露自己的意见,但小组的困难时刻,献计献策一点不马虎。

    一般时候,冷冷的,很酷。上台情景模拟做领导,也是一副冷冷的,但突然性的绷不住了,笑容引爆全场

    演技爆棚,可以预见,是他们组重要的一员大奖,“节奏carry者”

    折叠出了“最美纸飞机”,心灵手巧,花样派

    思路清晰,很睿智。目标感很强。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做法,爱学习和总结。课程间隙,看个手机也是边做笔记,优秀终不是凭空得来的。

    条理性很好。完美倾向主义者。逻辑感超强,敏锐而正直的识别漏洞。

    过程的花絮

    接下来,说说过程的花絮,准备对此做记录,并整理出来,也是在培训第3天中午才想到。此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都已遗漏了,靠回忆记下的几条,在脑海中过,就像片断的花絮一样。

    论“被选做组长”

    组长要是节奏带动者。注意每个任务被派发后,需要及时扭启小组开关,使团队动起来。而在团队士气萎靡时,需要站出来引导和调整。

    决断力的需要。在团队意见出现分歧时,需要及时制定方案来达成一致,可以是民主的少数服从多数(此时,如果时间允许,请少数票的每个人表达自己基于的考虑,之后再次团队投票表决),当然,也可以是另一种方式,需要在必要时,坚信自己的判断,一票决定制。

    “被推动”。做了组长,你就不再只代表你自己。你可能是个s,但团队其他成员非s,性格之和可能是个i,那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i,给其他组,特别是没有过接触的人看起来就是个i。被选为组长,而又接受时,你就要意识到这个结果,会代表团队,受组织推动做你s原本不会去做的事。

    论“十个赞美评语”

    当连续被十个人一顿夸奖后,那种感觉真是,自信心要爆棚,感觉自己能上天。

    就像三人成虎一样,当很多人有同样的评价之后,我们也容易被误导,所以有自我认知很重要,冷静客观,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多大能量。

    同时,这也昭示了一个技巧,以后多拍马屁好办事,哈哈

    论"课程抽牌积分制"

    通过抽牌,来积分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讲师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广泛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但这也会有一些隐患,它指使我们为了竞争,为了拿到第一而做一些违心的事。比如说有的人性格使然,并不乐于去跟人抢跟人争,但是因为有评分的机制,气氛带动,导致他也去抢答问题,而这个表现,其实并不是他真正的性格。

    所以,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我们观察到的,也可能并不是真实的。

    论“导师的重要性”

    在那节课程的开始,讲师放了一段视频,讲的是泰迪老师和她的学生的故事,因为她的态度,这位学生走出了低谷,收获了自己的人生,并且一直与泰迪保持联系,成就一段师生佳话。对老师而言,作为学生,他只是其中之一,而对那个时候的学生,特别是急需被帮助的关键时刻,老师不外乎救命稻草,为数不多的可供依附的对象。因此,作为导师,作为新同事的依靠和学习对象,万不要应付了事,万不能误人子弟,引入歧途,你的一举一动都是表率,就如教书育人,告诉我们要谨慎自身,要善待他人,用心带教。

    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刚来公司时的场景,5年了,那时刚毕业,就像一块橡皮泥,快速成型。导师,周围的同事,上级,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参照物,成长后的形状,势必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很感谢当时带我的昕导,杰哥等。

    还记得当时写了一篇随笔,记录那时对公司,对周围的感受,我写到“想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人”。而今,这篇文档如果拿出来回味,肯定很是奇妙,却是无论如何也都找不到了。所以,有感想的话,要记录下来,做好存档,多年之后再次勾起我们的回忆。

    论“倒数第一”

    其中有一天的课程,仍是积分制。前面几个问题,我们组都抢到了机会,当时积分最高。接下来的环节是一个题目,每组讨论作答并上台讲解思路,其他各组公开投票决定得分。

    这样,每一组的生死权其实是由其他组决定的。在投票环节,我们考虑要不要增加一些娱乐性,尝试按某种特定的名次投票,以使我们自身的名次尽量靠前。挣扎过后,我们最终选择公正投票,相信所有人都是善良的。

    还有一个插曲,在组内讨论思路时,内部产生了分歧,我个人看法与大家不同。我们选择了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按照多数人的想法继续往下走。最后还按原计划由我上台去讲。问题就出在这,当时我的思路并未扭转过来,也就是说,我将要讲的是一个我并不理解接受的东西。试问,一个连自己都不接受的思想,尝试讲给别人让别人去消化会是什么结果?这是我们选人失误的地方,应该及时调整其他人选。

    最终的倒数第一,也证实了言不由衷,莫有好结果。

    论“表演”

    因为有些活动涉及到上台场景演练,结果有些同学放的很开,如鱼得水,而有些同学会表现的不如平时,这也符合大部分实干家的特点。如何释放压力,放开自我,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这是对自己的突破,我认为比较关键。

    论“换角度”

    老师刚介绍了一种方法,偏理论,出题目要实践。结果,大家都往这个理论上去靠,从这个理论出发去构思场景解答问题。倒是丹很聪明的提议,假定你处于这个场景,你希望被怎么对待?是啊,理论提取于生活,我们只想着套用理论,到是舍本逐末了。我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认知标准,或者另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论“打十分”

    在上台表演的环节,碰到一个团队的解决方案上不是太恰当,偏向于是个低分,十分。但具体要给他们打几分,其实,我也很纠结。按实际表现,我会给十分,但考虑当时已经经过好几轮评比,没有团队曾给出过十分的最低分,如果我们给了十分,会让这组同学很难堪,甚至让我们自己组显得很另类,有些无情。但是,如果给了二十分,这是违背内心的,我相信,这对我不见得是一个能心安理得的选择。所有的表现和评分,应该是基于公平、公正,而所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都不应该成为让公正退让的理由。

    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一些讲师课程完成后,会有一个对课程质量的打分。我们可能因为觉得麻烦或为了照顾讲师辛苦,下意识的给出全5分。但这样的评分,意义为0。因为,每一项都一样的评分,无法体现出这个课程有哪些优势,不足,那又谈何改进,评分调查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参差不齐,实事求是的评分,这才是认真的做事。

    论“选择题答案有规律”

    我们会遇到一些题目是选择题,前后的选择题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比如说前面的答案是a,后面的基本不会再是a了。但这次课程的讲师设计的选择题,正确的答案总在同一个位置。细想来,对于某些场景,受众不同,我们也确实没有必要故意让人把题目做错,而是让他把题目选对更重要。所以,有时,答案更明显,也是一种处理方式,我们为什么要让大家选错呢?

    论“反向谈感受”

    其实也可以说是换位思考,就像我们参加的课题,学习如何带教新人,可我们自己明明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我们自己作为新人时最渴望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是什么,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带给别人的么。很简单的换位道理,应该具有普适性,如果无效,就是你换位的不够彻底。

    论“拍板”

    有一次,表演的环节是其他组先上台,我们后上,这对我们是有一些优势的,因为能知道其他组的不足而成为自己的经验。当时从讲师的点评看,前两组的方向都有些问题。当时我们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临时调整方案。但这面临着风险,时间不充分导致方案有漏洞,沟通不充分导致表演配合出纰漏,而且,有一丢丢的取巧的嫌弃。这个时候,其实是有3种选择:维持,改动,继续纠结。但不论是维持还是改动,都比此刻还纠结要更好。所以,关键时刻,需要拍板决断。

    当然,最终我们选择了维持原方案。

    警句再回顾

    第一条。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如果不能够理解他的行为,那是因为我还没能找到他的动机

    第二条。所有的解决对策,都不能违背共有的原则。比如说,我们不能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即使是善意的,而违背应有的制度规则。我们应守好自己的边界。

    第三条。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尝试改变这个国家;不能改变这个国家,就尝试改变自己的小家;不能改变自己的小家,就尝试改变自己。只有我们改变了自己,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小家,改变我们的国家,而这样,也就改变了这个世界

    小导课程之反思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导课程之反思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cj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