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期写作营
045-纤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章笔记(上)

045-纤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章笔记(上)

作者: 纤雨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22:14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章的前半部分,我们看到了以下的一些要点。

    一、运用威胁和恐吓进行劝说真的好吗?

    蛤蟆的朋友把蛤蟆要面临的凄惨前景讲的明明白白,显示出了一种威胁性和危险性。

    在劝说他人时,我们经常会用使用威胁、恐吓的手段,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明确看到威胁信息,产生的实际改变效果其实不如积极心理学,人们会更喜欢正面的信息。

    二、抑郁是一种疾病

    朋友们都觉得蛤蟆会非常的凄惨,除非蛤蟆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朋友们不认为蛤蟆是处于疾病之中,而只是认为蛤蟆是情绪不好。

    三、不反驳不代表同意

    1.朋友们对蛤蟆的规劝都没用,他尽其所能的回应,更加感到抑郁。

    蛤蟆的能量已经很低了,但是却还要耗能回应朋友们,由此他的能量更低了,更抑郁了。

    2.蛤蟆以前会急切的反驳朋友们的劝告,但是如今蛤蟆没有去反驳了。

    这并不代表蛤蟆就改变了。

    他原来会想要急切的反驳,可以看到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太能够听得进规劝的人;现在不反驳,只是言语不反驳,但是行为上面仍然是反驳的。比如让他不要再悲伤抑郁,要赶紧振作起来,他反而更加的悲伤抑郁了。

    3.朋友们越是劝说他要振作起来,反而他越是悲伤抑郁。

    劝说、建议对抑郁都是没有用的,其实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应该进行治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有人喜欢慷他人之慨,去劝别人善良,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自己第一个反抗。

    四、鼹鼠的敏锐觉察

    鼹鼠敏锐的察觉到,蛤蟆不是不想帮自己,而是没办法帮自己。
    鼹鼠有这样的感触,表明鼹鼠自己可能也有抑郁的经历。

    五、大众对于心理咨询普遍认知不足

    在场没有谁真正的清楚心理咨询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可怕的事情的人们进行的一项神秘的活动。

    六、抑郁症不是赶时髦

    河鼠说,“你不觉得心理咨询这个东西现在有点儿成了赶时髦”。

    确实是有这样一种现象,“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这种时髦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方面,真正抑郁的人可能会害怕别人说他是为了赶时髦而固步自封,不肯去看病。

    另一方面,外界的人面对抑郁患者,可能会觉得他们只是装腔作势赶时髦,不能意识到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是真的抑郁。

    即,赶时髦装抑郁症,会让人们无法分辨哪一些人真正的需要帮助。

    我们医疗界有一句话叫做“你要小心沉默不语的病人,越是这种病人反而越是最重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没力气叫了。

    那些哇哇直叫的,叫的最惨的病人,往往并不是病的最重的,只是他们会叫而已。

    这又让我想到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你不会哭的话,就更加饿肚子。

    其实不哭的孩子,有可能反而他是更加是需要吃奶的,只是他已经饿得没力气哭了。

    七、年代更迭带来的变化

    河鼠说:“我那个年代人们心里不舒服,就给他们几片阿司匹林,说不定更管用。”

    1.不同的生活年代,他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人们可能只需要吃,出出力气收获庄稼就能吃饱饭,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烦恼。

    但是现在的生活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等这一系列技术。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已经跟过去大大不一样了。

    在现代,已经不愁吃的年代之下,人们对精神需求有更多的追求。

    就像《天下第一》里面的曹公公所说:“你要少吃一点儿,这样你就只会有一个烦恼;而你一旦吃饱,就会有无数个烦恼。”

    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向我们表明了: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最底层是生存需求,最上面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一旦我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和满足,那么我们对于精神的需求就会更多。

    所以年代不同,我们的需求也不同。

    对于蛤蟆的,它如果是不愁吃不愁穿,那么他对于精神的需求,对于爱和归属的需求可能是没有被满足的,就会容易导致抑郁。

    2.过去的年代,信息交流不发达,可能也有很多很多抑郁的人,只不过大家不知道而已;而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年代,一个地方的消息出来,恨不得全国全球的人都知道了,信息的流传速度非常的快,所以,曝光出来的抑郁患者的人数就大大增加了。

    这就给人一种抑郁患者的人数增加了的感觉。其实不是人数增加了,只是信息更多的被人知道了。

    八、福格行为模型:行为=意愿*技术*提示

    鼹鼠说,“可我们有本地心理咨询师的地址了”。

    在《福格行为模型》里,福格谈到一个行为的触发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意愿、提示和技能。

    当提示出现了之后,他们实施此行为变得更加容易了。

    比如,现在他们有了本地心理咨询师的地址了,那么他们去做心理咨询的可能性就更强了一些。

    九、有时候,你需要獾这样的朋友

    獾看不下去了,他虽然擅长规劝,但是缺乏耐心。獾说,“如果蛤蟆连我的忠告都听不进去,那么他的健康状况一定十分的糟糕”“紧急状况需要紧急办法,我们必须试试咨询”。

    有时候,我们还真的很需要这种朋友,他可以推着你去往好的方向去。如果一味的任由自己烂在泥地里面,可能真的就会一蹶不振了。

    獾的表现呢?

    第一,展示出他的自信,他的见识广;第二,展示出蛤蟆平时对它是言听计从的,而现在不听话了,这么反常,所以獾就认为它的状况很糟糕了;第三,獾代表了权威,蛤蟆平时是非常听他话的。

    十、做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自己愿意

    我之前一直非常的关注,他们这些朋友到底会怎么样去让蛤蟆做心理咨询呢?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他自身没有意愿去做心理咨询的话,那么这个咨询最终是做不下去的。

    这也印证了后面蛤蟆见到咨询师的时候说的话,标明他一开始确实是被迫的。朋友们是用一连串的电话联络,约定日期,施压恳求来逼迫他就范的。

    十一、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苍鹭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世代有人居住的样子。

    它有一颗陶瓷头颅,是关于福勒所创的卢象学传说的。

    他的样子长的也很有智慧。

    十二、咨询师让蛤蟆从被迫咨询变成主动咨询

    蛤蟆早已习惯人们同他说话,而且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可是什么动静都没有,可以看到蛤蟆已经被安排惯了。

    蛤蟆说,“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名字,说我需要咨询”。

    蛤蟆是一种屈服的任人摆布的样子。

    蛤蟆说,“告诉我怎样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

    苍鹭问,“你感觉不好受?”。

    这是苍鹭在帮助蛤蟆确认自己的感觉。

    蛤蟆继续说,“是的,不好受,他们肯定把关于我的所有事情都跟你说了。”

    其实展现出蛤蟆把朋友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前面。

    于是苍鹭作为咨询师在做他的优先级考虑,就是考虑来访者是否自愿。

    然后蛤蟆说,“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面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

    潜在意思就是说,“我自己没觉得自己需要做咨询”。

    然后蛤蟆说,“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好,我就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可以看出来,蛤蟆是被迫的,被掌控的,一种低自尊的状态。

    蛤蟆一方面很信赖他的朋友,另一方面,又是被他的朋友所控制的,他把自己人生的钥匙交给了别人。

    给我们的启示是:别人对你怎么样,是你允许的。

    然后咨询师说,“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这是咨询师的一种澄清。

    因为如果是自己想要主动咨询,就要对自己负起责任,而不是去减轻别人的担忧。

    所以,咨询师让蛤蟆意识到,要想咨询进行下去,必须得是他自己真心实意的想要咨询才行。

    十三、关于咨询费

    蛤蟆说,“獾说了钱的事他会处理好”。

    说明有可能不是蛤蟆自己付钱。

    这里也可以看到,蛤蟆对于咨询还是非自愿的。

    如果是用自己赚的钱自己来付咨询费,意味着他的意愿度、配合度和对咨询师的信任度都很高。

    十四、蛤蟆的愤怒

    蛤蟆头一次感到了愤怒,可以看到他的能量是提高了的。

    抑郁状态能量是很低的,而愤怒状态能量是高的。

    他因为被咨询师拒绝而感到愤怒。

    在中医五行里面,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悲对应的是金,怒对应的是木。

    金克木,悲克怒。正常状态下,是悲伤能压制怒火,而现在却是蛤蟆的愤怒压制了悲伤抑郁,这就属于木侮土,是不正常的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45-纤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三章笔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i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