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火祭有感

作者: 秋天打柿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1:30 被阅读0次

天气就像过山车,前几天还穿着短袖,昨日起可就套上了羽绒服。

风骤雨疏,叶摇枝颤。像昨天的天气,是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出行的。否则,看到那堆积满地的梧桐花,难免心生感伤,还有迎面袭来的尘沙,噼里啪啦打在脸上,甚是火辣。

清明之火祭有感

夜里途径一个十字路口,远远望去,地面星星点点,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个个的火堆。男男女女,二三成团,嘴里还念念有词。突然意识到:今日寒食(已经是昨日了)。

寒食节主祭祀,禁烟火。但是在我面前跃动着的,不是,火吗?为了解答心中疑虑,还特意上网查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明明是禁烟火的。回家问了长辈,才知道我们这里的传统不兴清明烧纸,提前为好。大概人们只知道清明节,不知寒食节罢了。

细细想来,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哪个不与火密切联系?每逢祭祀大典,香客蜂拥而至,焚香祈祷,大有挤破庙门之势。若有人去世,响器、铁炮振聋发聩,冥币烘烘地燃烧,场面甚为壮观。

而我,今天要说说那被风溅起的飞火。

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清明前夕,他乡游子若不能回家祭祀的,可就近选择一个路口,向着故乡,先用粉笔圈出一块地方,还需留个“门”,这样鬼魂才能进来。传说清明是“放鬼出山”的日子。

随即在圈外点燃少量祭品(据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否则他们会进门抢钱),再点燃圈内的祭品,待燃烧殆尽,也算完成了祭祀活动。

于是,十字路口四角燃起无数个火堆。

除了剩下的几撮人之外,地上是密密麻麻的圈。每走一步,都心惊胆战。不用别人提醒你也不敢踩上去,因为,你不知道里面住着哪位逝者的灵魂,唯恐这样会冒犯神灵。

以往祭祀过后,地上除了一个个圆圈,还有圈里火纸燃烧的灰烬。它们堆积在那里,像一座座小坟,甚是吓人。

而今,大风刮得人眼迷乱,除了那密得无处下脚的圆圈,什么都没有留下。反倒是那正在燃烧的纸钱,顺风四溅。若避之不及,如对面那个倒霉的女孩,棉袄被迎面扑来的飞火烧了个大洞。

于是你看到,套着挡风塑料纸的三轮车左避右闪,行人在漫天飞火中惊慌失措尖叫连连。我甚是怕火,于是寻思绕道而行。

但此时,惊悚的一幕发生了。

城市的夜闪烁着各色霓虹,虽天气恶劣,路上行人不断,过往车辆川流不息。一名女子欲穿过马路,结果突然大风掀起飞火,受到惊吓的她几乎是哀嚎着逃到了路中央,而此时,红灯……

所幸司机眼疾手快踩了刹车,否则我就目睹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朝九晚五,不是每个人都想回家就立马能回。身在外,不自由。想在他乡完成祭祀活动原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形式,真的好吗?存在即合理吗?

清明扫墓踏青是我国的传统,寄托着活着的人对已故之人的惦念,本是一件很庄重,很有仪式感的活动。而我觉得,大多时候人们并没有理解其内涵,只是依照传统,流于形式,并妄图用燃烧的纸钱表示对逝去父母的那少的可怜的孝心。

而这场浩浩荡荡延续了几千年的祭祖扫墓活动,除了引发火患,究竟有几分真情在里面?有买纸钱的钱,不如在逝者生前常回家看看,不如把这笔钱变现孝顺尚在世的老人。

发自内心的祭奠,才是最好的缅怀。

我想起老家殡葬的场景。

在我生活的村子,若是谁家办丧事,各式各样的纸糊成的楼房,家电,灯具,甚至纸人,一一被搬运到田地里,待逝者入土,势必在坟前燃起熊熊烈火。

他们在新坟地四周插上小旗,女人不得靠近。对此我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埋人的时候妇孺都在庄稼地外面,穿着孝服的死者亲属或跪着仰天大哭,或趴在地上泣不成声。更多的人站着,只是站着,不说话,看她们哭。

小时候的我对这一切都还不了解,也跟着去。现在回想起来,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围观埋死人,目的不在死人身上,大概只是想看那些人尽皆知的不孝子孙和儿媳如何装模作样罢了。

当然,他们的表演总不叫人失望。

几个青年壮汉将棺椁放入提前挖好的墓穴里,你一锹我一锨的迅速堆起一个土丘。然后将那些纸糊的、式样无所不包的东西一并烧了。

成片成片的灰飞到天上,在风中旋转起舞,这时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两个字来,神灵……

那时的我对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面对这样的场景,只会觉得害怕,以至于很久都不敢去死者的家。

马恩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唯物的。尽管如此,依旧有很多现象难以用科学解释。究竟神灵存在与否,谁能说的清呢?

不幸的是,每年都有因殡葬误燃良田的记载,而每年这样的仪式都还在进行。几千年的传统在人们心目中近乎神圣,像逃不掉的命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违的。

传统的祭拜活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类对先人的缅怀,成为凝聚一个家族或民族的仪式,也是旧时取得天人、人神联系的手段。不可否认,它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共同的信仰。

但是,存在即合理吗?

除却这些泛泛而谈的民族大义,这被沿袭几千年的活动里面,又包含了多少传统?多少陋习?

相关文章

  • 清明之火祭有感

    天气就像过山车,前几天还穿着短袖,昨日起可就套上了羽绒服。 风骤雨疏,叶摇枝颤。像昨天的天气,是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出...

  • 清明孝行

    一首清明词,多少人追思。香火祭先人,德行化后辈。

  • 清明

    清明时节雨难寻,风拂魔火祭英雄。 借问祭者何焚红?孝献鲜花灿永寻。 今是清明,清明是传统国人扫暮祭奠先祖英灵日,烧...

  • 长相依

    夏夜烟火祭, 火祭寒蝉泣, 蝉泣泪与君, 与君长相依,...

  • 火祭

    我们总要纪念死去的人, 是为了记住活着的可贵。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苦痛,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坎坷。 然而活着,只要活着...

  • 火祭

    花,花朵,很好。

  • 火祭

    在众多小盆栽中,选了一盆最普通的,小盆里只有几片绿叶,长得形状像月牙,中等胖瘦,如果多肉是杨贵妃,这盆小植就是...

  • 火祭

    大约是两年前,我去舅舅家玩,看到他家有一颗多肉,在阳光下火红火红的,煞是好看。舅舅和舅母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在...

  • 火祭

    火祭,又名秋火莲,多肉植物,色艳。 献祭 在开阔的大地上,不知名的雾霾笼罩着孤零零的小镇,从远处只能看见教堂尖顶上...

  • 火祭

    品茗赏花窗外人生,黄鹤楼下樱花三月。明媚阳光一碧如洗,耐住寂寞璀璨似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之火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jr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