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战斗

作者: 咪阿喵 | 来源:发表于2016-08-30 19:58 被阅读68次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上班人士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每天的战斗有两场,办公室和公交车。结束一天纷繁复杂的工作战斗后,下班公交车上的战斗又拉开了号角。

    这场战斗,从公交卡在前门“滴”地一声响过之后便开始了。

    图片源自网络

    一、

    先是凭着丰富的乘车经验或者老道的观察力去抢占为数不多的座位,毕竟,下班高峰期,又是人流密集地,除了始发站,哪有那么多空座去慰藉那些疲劳的身心?

    一阵凭经验靠眼力的“抢座大战”结束后,车子开始启动,车内的喧嚣也逐渐平息。

    有人幸运的占到了座位,拿出耳机,连接手机中的歌曲或者未追完的剧,眼睛半眯着,靠在座椅上轻轻打盹或者佯装睡觉,羡煞旁人。至于为什么猜测那些睡觉的人是“佯装”?其实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对青壮年来说,座位也分三六九等,车厢最后面的空座是最为安全的,因为如果真的是老弱病残孕,他们是没有能力挤到后面的位置去的。若有幸在后面坐下,那么,阿弥陀佛,无论车厢内外多么拥挤,排除意外情况,都是可以顺利到达自己的终点站的。与此相反,车厢前面的位置总是让他们“坐立不安”,车厢内“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温馨提示时刻让自己“不经意“地去扫视周围,有无类似人群,从而稍稍减轻或者无端加重自己内心的不安甚至”犯罪感“。相比之下,“佯装睡觉”是最安全的选择,旁人不忍心责怪,也没有理由愤慨,在半睡半醒、丝丝窃喜、隐约犯罪感的包围中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曾有报道说,老人在余座尚多的情况下责骂前排年轻人不给自己让座,有人指责年轻人不“尊老爱幼”,也有人感慨这个老人“倚老卖老”,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太多,有当事者遭到老人责骂后怒而反击:我来大姨妈了难道要写在脸上吗?

    老实表明我的观点:这种飞扬跋扈的老人,我不喜欢。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年轻人这种不被尊老道德绑架的耿直和真实。如果“真善美”的展现需凌驾在旁人的监督和舆论的谴责之上,那么,这种扭曲道德价值观,不要也罢。

    有人说,老人在历尽红尘,看透世事后,本应铅华尽洗,对万物都温柔以待,给人宽容随和感,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群戾气如此严重的老人?

    图片源自网络

    二、

    站着的人也并非完全没有坐下的可能性,网上有段子说判断你面前的人下一站是否下车很简单:看手机。的确是这样的,捧着手机附加戴着耳机的人是不会马上下车的,否则,没有手机的掩护,身边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来自五湖四海夹杂着家乡话的异乡口音,让习惯沉浸于自己小世界的个人该如何面对?

    如果够幸运,离自己不远的位置有人拿下了耳机,并将手机收到提包里,附带向窗外探头的动作,那么,座位的归属将开始第二轮的洗牌:慢慢靠近目标座位,待对方起身,从容穿过挡在前面的各种障碍,放包,坐定,拿出手机或者佯装睡觉,等待属于自己的终点站。

    坐下,也就意味着解除了和陌生人发生肢体接触的可能性,毕竟,在基本无立锥之地的公交站立区域,伴随着摇晃和推搡,被踩或者被碰都是难免的。与此同时,未来几十分钟里,积攒了一天的无处安放的疲惫也有了栖身之所。这时,也有了观赏他人,思考自己的空隙。

    图片源自网络

    三、

    周围的人很多,有人手提黑色塑料袋,猜想定是从附近服装市场批发的衣物,通过公交倒腾到其他站点,给那些离市场较远,却又想要离时尚很近的人们带来购买的便利,从中赚取的差价虽说不多,但对付生活,足矣。有人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判断不出是假意敷衍还是真心勤奋,从上车那一刻起手机铃声便不曾断过,不是在接听电话就是在来电铃声中,谈话内容是让人听着就想要逃避的工作,靠着车窗,隔着好几张陌生的脸,远远看着那个正在侃侃而谈的人,似乎在微笑,但不知怎么,伴着周围喧杂的吵闹声,却徒增疲惫,毕竟,对自己来说,下班后无论当天工作强度如何,很多时候是话都不想多说的。不过转念一想,人各有志,不是所有的人都止步于8小时之内的汗水,满足于三餐温饱的现状的。

    想到这里,不禁对这个“战场”有了新的理解:有的人“立足当下”,用蛮力和小聪明赢得一时安稳;有的人却“放眼未来”,用勤奋和汗水浇灌未来。都是为了更加舒适的生活,只是着力点不同罢了。

    到站了,有人上车,继续使用蛮力和小聪明,有人下车,带着无时不在积蓄的勤奋和汗水,奔赴下一个“战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交车上的战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qf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