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学13日,按时参加了榆林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在线培训。直播是在公交车上听的,不过瘾,于是15日到学校后又认真听了一遍回放。听的最认真的是雷斌教授的《从课堂增效看作业减负》,而且做了满满两页笔记,一个字都不想错过。
雷教授用吃羊腿的故事的拉开了讲座的序幕,而且用了两张让人垂涎欲滴的羊腿图。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对羊腿尤其亲切,就像见到“亲人”一般。不得不说雷老师用他的高情商、高智商紧紧抓住了榆林老师的心。
故事中,雷教授将教师概括为两种类型,厨师一号“高大猛”--典型的“知识的搬运工”型!,一个“扔”字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了此类教师的形象,这样的老师的课堂,学生不爱听,处于抗拒状态;老师很生气,我明明把知识都讲了,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我不禁思考,“扔”生羊腿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第一种,学生接不住。第二种,部分学生接住了,但是啃不动,有能力的带回家想办法慢慢消化,没能力的直接扔掉了。所以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并未发生,是无效课堂,这样的老师是失败的。厨师二号“好温柔”--“知识精加工”型。突然就想起了儿子特别小的时候,每次做饭都必须将食物剁得特别特别碎,不爱吃得时候还得加上点佐料,给他示范怎样使用勺子,鼓励他自己动手,小家伙用不怎么熟练的动作吃得津津有味。我想教学也具有同样的道理,趣味横生的课堂学生才爱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才想学,探究、实践获得知识的活动学生才在学,这些过程中学习才真正发生了,才是真正高质量的课堂。两种类型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输出能力的不同,拥有同样的知识储备,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输出直接影响着接受者获得知识的结果。
雷教授反复强调了一句话--“教学是一门十分专业的技术”,深表赞同。知识的输出需要专业的技术,这种专业技术不是单纯的时间的积累,“高大猛”同样的教学重复三十年他依然还是“高大猛”,不会变成“好温柔”。这种专业是在平常的教学中萃取出来的,“萃取”是思考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它能将隐性经验转化为显性技术,经验不可复制,而这种技术却可以,只有掌握了教学的专业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才能作为一名合格或者优秀的教师。
那么教学技术到底有哪些呢?看下图干货。有吸引技术,联系技术,表达技术。
我最感兴趣的是吸引技术,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用心去做的事。比如今天早上讲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我会问孩子们:“比长什么样子呀?他有什么作用呢?他和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呢?”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新课。今年开学讲公开课“观察物体”,我将本周书法展示中白炯炯老师的作品“题西林壁”拍成图片插入课件进行导入,孩子们都欣赏过作品,但没有人能想到我会将它带入课堂,惊喜与亲切感油然而生,不禁觉得原来学习和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我也经常将课本中的习题改编成孩子们的生活事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更是每堂课必备,努力使课堂一直充满画面感,不让学生乏味。今后我将在其他技术方面下功夫,争取成为一名掌握部分专业技术的合格的教师。
学习的秘密思维导图是雷教授为我们抛出的又一干货。
雷教授指出,前提性知识无缺陷是学习的必要,结构化知识比碎片化知识更有价值,知识间的联系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事就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我带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部分的新知识都能用已有的旧知识去解决,所以大胆去联想、去尝试、去探索”。比如五年级数学上册学习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首先学习到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用上面的话去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引导孩子们用切割移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孩子能经过思考、动手操作,很快就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从而自己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了这个基础,后面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他们自己推到出来的,而且用了不止一种方法。就这样,很轻松的就为孩子们建立起了知识的联系。雷教授将“旧知识”称为“前提知识”,今天我也将这个词语收入囊中。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如果前提知识已经具备,那么新知识就可以顺利接受。如果前提知识有缺失,那么我们就要补缺。如果前提知识有错,那么就要纠错。比如学生如果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或者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那么即使他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他的公式也无法顺利推导出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补缺、纠错,当扫清这些障碍后,新知识的获得将如鱼得水。
讲座只有短短的28分钟,但它将是影响我一生的法宝,为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指明了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