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书太少。
今天无意读到文珍的短篇小说《果子酱》。
搜索到搜狗百科介绍:“文珍,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文学研究与创作方向硕士。第一届王默人小说创作奖得主,获奖小说《果子酱》。现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人民文学》《大家》等刊物发表小说数十万字。曾获“西湖”新锐文学奖、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提名奖等。”
作为北京大学乃至中国大陆第一个创作学专业的硕士,“80后”女作家文珍的写作从个人出发,由一己的爱恋悲欢、浅吟低唱或者内心的风暴生发开来,渐渐辐射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与时代。十余年来,文珍从一个“小资文艺女青年”成长为女作家。
《果子酱》为文珍在攻读北大创作学硕士学位时期的“习作”,为她赢得了最初的荣耀,获得北京大学首届“王默人小说奖”第一名。
小说描写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舞者萨拉,背井离乡来到广州,在一个叫大篷车的酒吧表演费兰明高舞,爱上了同酒吧谋生的同乡、贝斯手鲁斯特。爱得浓烈而隐忍,但只是她个人内心的风暴,对方甚至毫不知情,到最后结局却是爱的幻灭。情感的骤灭是因为:颠沛流离的命运并没有令她幻灭,而错爱的痛苦——鲁斯特大啖果子酱的一个动作却足以令她幻灭。她的爱,是如此的奇幻。“她千里迢迢地来了,却料不到遇到的人仍然是错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她只是觉得很幻灭。”“很幻灭。”夹杂着叹息声的喃喃自语、浅吟低唱,是作者当时作品经典的叙述语调。
有评论说:“作为一名80后的写作者,‘幻灭’是文珍笔端常常出现的两个字。这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代人情感和内心的真实经验”。这是一种“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虚无感。
文珍通过对主人公内心心理描述,呈现出主人公生活中挣扎的情感,情感幻灭后的疼痛,内心绝望的悲凉,其实也是人间平凡的悲剧。
《果子酱》主人公从对舞蹈的倾情演绎,从她对爱的幻灭开始而成为一个机械的舞者,她灵魂里爱的疯狂生长的秘密,又到无助的幻灭,在想象与现实中切换,内心波澜起伏、惊心动魄都从笔端倾泻而出。
对于写作,文珍的《铸一把命中世界心脏的剑》,专门对短篇小说做了论述,短篇小说虽然简短,仍然要有戏剧性的反转冲突,矛盾冲突一般可以有两种,一种“螺蛳壳里做道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种“冰山一角,见微知著”。所有小说里剧情的戏剧性和最后的包袱,都必须是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
女作家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有待品读。
学习,读书,输入才能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