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薛老师第三次读《史记.苏秦列传》,薛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并各抒己见。
第一个问题: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成功后,为什么这种多国联盟又很快瓦解了?
这说的是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成功,使秦国十五年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赵肃侯也封苏秦为武安君。可是后来秦国欺骗齐国和魏国,要和他们一起攻打赵国,齐、魏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害怕,就请求出使燕国,说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盟约也随之瓦解了。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当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成功,强大的秦国暂时不敢攻伐了,外部大环境暂时安全了,那么合纵各国就会忘了长远的危险,而只顾眼前的利益,各国之间一旦为利益相争,那么为利益结成的联盟也就不牢固了。就像老师说的,就算明明大家都签订了合约,但是到了有机可乘的时候,都愿意趁火打劫,趁虚而入。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个问题,苏秦去齐国替燕国要回被侵占的十座城回来,却受人诽谤而不被燕王恢复他的官职。苏秦说他因为对燕王忠信得罪了燕王。如果是忠信导致灾难,我们还要不要坚守忠信?
我的看法是,苏秦所做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富贵搅动天下诸侯,而并非对燕王忠信。他所讲的忠信获罪的故事(我听说有个到远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他将要回来了,妻子的姘夫担心,妻子说:“不用担心,我已经准备好毒酒等着他了。”过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了地上。主父大发雷霆之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说忠诚信实就不能获罪呢?)其实与他并非类似。而且,忠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守,就算导致灾难。比如岳飞,他的灾难真正是因为忠信,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他因为忠信获罪,但是发扬了正气,弘扬了美德,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骨气、灵魂、正气,没了忠信,就没了一部分的民族魂。不可否认有时候忠信会获罪,因为真正忠信的人从来都不会拿忠信为自己获取什么。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苏秦说自己的遭遇和这个事情(妾为了保全主父与主母而甘愿自己主动犯错受罪)是类似的。他们中间的关联和类比关系是什么?苏秦对燕王的一番说辞里面不少地方是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诡辩。他说他为了保全燕国和齐国好而自己被人毁谤丢官和所讲故事类似,但实际上出发点并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苏秦的行为和这个故事并不类似。
不知道我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对不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