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人物
他四十九岁拜相,5年后被迫罢官归隐,却影响了中国近千年历史

他四十九岁拜相,5年后被迫罢官归隐,却影响了中国近千年历史

作者: 狐沐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9-10 19:43 被阅读0次
  • 王安石败了。

他风烛残年,独居金陵,体弱多病。

再不复有当年掌舵王朝命运的气势。

元丰八年,神宗皇帝驾崩,王安石长叹一声。

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就像这被秋风切过的树叶,凋落了。

人生在世,能遇一知己,何其幸啊!

可惜,他是君,他是臣。在生命的最后,被迫分道扬镳。

眺望北方,泪流满面。这一生的光景,在眼前匆匆闪过。

01

北宋是个奇葩王朝。

皇帝武将出身,最不信任的却还是武将。

赵匡胤窃了后周柴荣的天下,让一众扶他上位的兄弟们回家种了地。

最是无情帝王家,赵匡胤算是宅心仁厚的。

高官厚禄算啥,没了兵权的兄弟还是兄弟,我们至少不会兵戎相见。

守护天下的责任太重,就由朕一人承受!

你们拿着银钱,做个富家翁,享福去吧!

不像盛唐,北宋算得上是“偏安一隅”。这新生的王朝,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很多人嘲笑北宋活得憋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北有大辽虎视眈眈,西有西夏枕戈待旦。北宋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在两个凶恶大汉贪婪下惴惴不安。

那怎么办呢?我中原王朝如此“虚弱”,丢不起这个脸!

赵匡胤朝廷想出了两个“聪明”的办法:扩兵,纳士。

经年战乱,人才凋敝,流民增多。而这些在赵匡胤眼里,都是资源。

北宋实行官员“扩招”,不仅科举选官,还推行恩荫制。

一边从民间选拔人才,一边又从官员的子侄中推举人才。

北宋的文官系统,就像吹气球般迅速膨胀起来,解决了无官的尴尬。

对于人数众多的流民,则把他们一律抓起来充军。

北宋的开封城,四周无防御,拱卫京师的兵不能少。赵匡胤时就招募了“雄兵”22万。这些由流民组成的军队,在一群不负责任的将军带领下,对外战斗力一般,但极大的保障了大宋内部的稳定。

至于对外作战么,嗨,有钱人还怕战争吗?用“岁币换和平”吧!

当时,北宋每年要给西夏和大辽两国合计四十万两。

他们得了银钱,大宋得了和平。

“岁币外交”也是一种手段,至于王朝内部日益严峻的财政压力,就交给后代们去解决好了。

02

第一位被推上改革舞台的,是范仲淹。

两宋朝廷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名臣也都兼任文学大家。

比如苏轼,欧阳修,司马光,还有之后要登场的主角王安石。

在改革上,范仲淹是王安石的前辈。

尽管他领导的“庆历新政”只经历了匆匆一年,却也是北宋朝廷有识之士的一次自我拯救。

而后,王安石出场了。

在“庆历新政”时期,他只是一个出入官场的愣头青,一封呈给宋仁宗的“万言书”,换来了一句仁宗皇帝“可重用”的称赞。

再然后,他就迎来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公元1067年,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即位,向上天发了一个誓言:带领北宋走向富强!

宋神宗是认真的,他找到了王安石。

王安石是激动的,他答应了宋神宗。

于是,在两位梦想家的努力下,共同为北宋描绘了一幅“富国强兵”的画卷。由王安石亲自操刀,破旧立新。

但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激烈反对,第一个就是他的好友司马光。

司马光说,你的举措太激进了,于国不利。

王安石道,朝廷积重难返,不如刀斩乱麻。

这场争辩,司马光输了,他辞官隐居,写了一部传世著作,《资治通鉴》。

而王安石,继续在他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用“青苗法”减轻农民借贷利息,用“均输法”平抑过高物价,用“方田均税法”提高税收。

北宋王朝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宋神宗的桌案上,弹劾王安石的奏折越来越多了。

有的指责王安石不尊祖宗礼法,有的状告王安石借机敛财,有的批评王安石排除异己,有的则是单纯看不惯王安石的强硬作风。

每天被奏折轰炸的宋神宗不厌其烦,于是一群官员被发配了,另一群被打压了,朝廷上变得噤若寒蝉。

当一切反对声音都消失的时候,王安石的改革就能成功了吗?

这恐怕是个悖论。

03

王安石的改革,本身就存在问题。

拿“青苗法”来说,官员们暗箱操作,把本该让利给农民的低息贷款,硬生生地变成了高利贷。不仅是农民,就连城市居民也被强制借贷。

而“均输法”,则成了地方官员手里,打压商贾,专断买卖,借机敛财的手段。

韩琦更是针对王安石提出了七条弹劾意见,条条诛心。

反对势力愈发强大,疲于应对的宋神宗妥协了。

被解职罢官的王安石,成了金陵城里,一了却残生的老翁。

王安石错不在办事的能力,而在于识人。

他以为他是对的,所以别人都该照他说的做。可惜他低估了人心的阴暗,不是所有人都是梦想家。别人不会为他的梦想买单,就像他不会理解每个人,都优先为自己生活一样。

心身疲惫的宋神宗驾崩了,曾经的反对势力重新掌了权。

司马光下令废除了他所有的举措,北宋王朝又穿上了它厚重的外套。在历史的车轮下,终于崩解。

没有谁会为王安石惋惜,只有在几百年后另一群改革家的嘴里,才会道一声,“荆公大才!”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你在你的时空里失败了,却可能又在另一个时空里成功。谁能说的准你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呢?


我是狐沐说,欢迎点击关注和收藏。

相关文章

  • 他四十九岁拜相,5年后被迫罢官归隐,却影响了中国近千年历史

    王安石败了。 他风烛残年,独居金陵,体弱多病。 再不复有当年掌舵王朝命运的气势。 元丰八年,神宗皇帝驾崩,王安石长...

  • 比孔子更伟大的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且影响了世界。但是,我近来看《论语》,却发现有一...

  • 梦回新朝,为乌托邦“喝彩”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吾特别爱看,过知天命之年后,吾却爱上了有五百年多年历史的前汉、中汉、后汉的大汉朝。尤其对东汉...

  • 九言绝 辛弃疾(去声十卦)

    能文善舞诗词豪放派, 典范千年后辈英名拜。 仕路艰辛主战贬还乡, 藏书百卷熏陶朝远迈。 竹影-张育清

  •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10大酒宴,你知道几个?

    中国,拥有近五千年的酒文化史,杯酒虽小,却蕴藏着无数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酒宴·····...

  •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解放街小学四年级(5)班 石谨铭 中国五千年历史,是每个炎黄子孙,都非常骄傲的。 而中国历史,不仅留下了丰富的...

  •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解放街小学四年级(5)班 石谨铭 中国五千年历史,是每个炎黄子孙,都非常骄傲的。 而中国历史,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

  • 古琴和钢琴的小众与大众

    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指古琴。作为中国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汉代嵇康、司马相如,唐...

  • 历史与销售—1工业品销售的历史(上)

    既然说历史,那就先谈谈中国销售的历史吧 中国历史5千年,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很多人一说中国某种东西的历史,都喜欢说...

  • 论真丈夫

    引: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文化思想上也是“男尊女卑”的历史传承。 时至今日,仅仅新中国建立七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四十九岁拜相,5年后被迫罢官归隐,却影响了中国近千年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xm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