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的塔子山上伫立着一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个伟大教育家的一生。
我游过塔子山多次,一个人独往或三五好友同行,而晏阳初博物馆里是我必去游览一番的地方。
多次我在脑海中探索晏阳初先生何以敢于许下“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的诺言。我静静地读着博物馆展览墙上那些密密麻麻地文字,从青春少年到耄耋之年,从祖国家乡到大洋彼岸,晏阳初先生的每一个脚步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萌芽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塾师兼乡医的父亲是晏阳初先生的启蒙者。他的父亲时常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古训来教导他,由此幼时晏阳初先生的血液里就注入了重民爱民的朴素思想。
成长于赴外的西学教育。香港圣保罗书院、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促进着晏阳初先生的成长,他对西方的教育越了解,便越能看到祖国教育的弊病,便生出教育改革的念想,由此他立下了“有生之年献身为最贫苦的文盲同胞服务”的理想。
成熟于遍地的教育实践。毕业回国,晏阳初先生便投身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他在长沙推行《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宣传着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他在定县、衡山、新都、华西成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区,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他引入良种棉花、苹果、白杨、鸡,他关注农村卫生条件改善。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终享有“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的美誉。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位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我想一定是伟大的理想、坚毅的人格、高超的学识,是对全人类的深沉感情,这是国家的幸运,是时代的幸运,更是人类的幸运。
晌午的阳光正好,我漫步在这悠长的小道上,晏阳初先生的雕塑就立在广场中央,小松柏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有幸出生在这个时代,没有战争的戕害,没有贫困地烦扰,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我可能又是不幸的。
想着如果我出生在那个穷困的时代,能有幸受到晏阳初先生的一日教导,我定是终身受用的。现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晏阳初先生关于奉献的美闻,想来老先生这一生都是充盈的、满足的、幸福的。
此刻,我站在晏阳初先生的雕塑前面,为他对全人类的教育贡献表示深深的崇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