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游戏:再战巅峰》,我比较中意一个点,就是富有“游戏精神”。
并不是说电影像游戏,而是说情节和人设中融入了很多设定,编导绝对是个游戏宅,否则不会将这些游戏元素与情节碰撞出神奇的火花。所以这部电影,乃至第一部,最重要的元素而不是类型,而是是创作者对“游戏精神”的体现。
毕竟在几十年的游戏发展史里,诸多游戏元素和设定,融汇在一部电影里,一个游戏忠粉都不能落下。
路人局+随机选人
比如,那几位倒霉蛋没有选人的情况下进入游戏,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段打游戏的一段时光
在那个“聚众”泡网吧联游戏的年代,我们曾经很迷恋一款叫做“魔兽真三国无双”的RPG地图,五五对战,当时算是玩得天昏地暗,联机对战、路人局开黑什么都干过。(那时还没有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这些,DOTA也不算出名,比较流行的是3C这些)
玩的时间长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英雄角色,最抢手的就是诸葛、赵云、典韦这些名将,后来为了寻求挑战,小伙伴们就开始随机选英雄,但这些英雄里总有几位二五眼,比如刘备、糜竺、曹操这些的,要是随机随上这些角色,玩的时候甭提多难受了。(如果有玩过这款游戏的小伙伴,估计跟我有类似的体会)
但为什么我们依然乐此不彼的“随机选人”呢,正是因为好玩刺激啊,就跟我们抽盲盒的性质一样,随上烂角色,就心甘情愿呗,万一随上好角色,那就牛逼了,这种赌徒心态,可真是受不了。
这样的噱头,正是第二部的出发点。
说实话,第一部别看他们都各自选人,但从性质上来说更像“随机选人”,因为都是选择不熟悉的英雄,且与个性反差极大,表里差异化的设定的是非常成功的,造成的那种反差搞笑,是核心卖点之一。
第二集依旧沿用了如此设定,但第一部好歹是建立在同班同学组成的团队上,而第二部不但是“随机选人”,而且是“路人局”(一种对战模式,参与游戏的人互相不认识且来自天南海北,没有一起训练过,所以配合的默契程度较低),这是进化手段。
PS,本来用不顺手的角色,用的时间长了好不容易习惯了,也习惯自己的定位了,结果突然又让你用了个属性和类型不一样的新角色,所有的一切都得重头再来。(我当年玩RPG,只会用近战英雄,但后来玩魔兽真三,总是“随”上远程英雄或法师,慢慢的我就习惯当下的玩法了,时间长了在回头玩近战,反而不太适应)。
新加入了两位角色,一位老顽童(斯宾塞的爷爷),一位老慢性子(爷爷的基友),他们没有一起训练过,所以配合的默契程度较低,有时候甚至热衷于单挑、拼装备、拼打钱速度,说的就是老顽童饰演的勇石博士。
本片这几位,在新的冒险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一场大型“随机选人路人局”。
这种方式,哪怕再熟悉的关卡,对于玩家来说也是一场挑战,更何况本片还是“勇敢者游戏”第二代,对于玩家(角色)来说,这是一场艰苦的路人局,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却是妙趣横生的洋相百出。
因为观众本着看热闹的心态,角色之间生疏的配合,以及面对不熟悉角色时的别扭“手感”,都可以进化为电影的笑料。
电影用心地经营人物关系间的轻松和场面上的紧张感,从剧作上看来,编导试图制造出张弛有度的节奏和泰山崩于前而谈笑自若的英雄派头。而实际上,这就是表里角色差异化所营造的戏剧和喜剧效果。跟第一部如出一辙,但屡试不爽。
你让吐槽成瘾的凯文·哈特变成一个语速迟缓的慢性子?你让高大威猛的冰箱这次变成一个弱不禁风的大胖子?你让巨石强森耳朵不好使腿脚不灵便?这样源于角色甚至演员本身的反差,本身就是一出喜剧。
失控的魂斗罗世界
本片是很有情怀的,不仅仅是因为《勇敢者游戏》这个片名所带给我们的回忆杀,更多的还是重启之后,系列对FC红白机时代游戏关卡和网络时RPG游戏“玩法”的融合。
这是该片“游戏精神”的第二方面。
几大关卡像极了《魂斗罗》,也只有FC红白机才有这样的短平快且单一化的关卡设计: “丛林逃亡”“荒漠求生”“索道冒险”“寒地闯关”,再加上最后古堡大战,冷热交替应接不暇,场景变幻之频繁,也只有“关卡”的设定才能自圆其说,否则的话,很少有电影的正序剧情能够涉及到如此多的场景。
在某些场景上,也的确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瞬间。不要怀疑好莱坞电影对视觉场面的营造,尤其在这么多变的场景之下,更有用武之地。
3D效果下,精心打造恢弘气势磅礴的多变场景,视效场面颠覆想象,山魈、鸵鸟、蟒蛇、鬣狗等野兽设计异常逼真,飞艇撞古堡、峰林浮桥、鸵鸟奔腾等场景刺激惊人。逼真呈现想象中的游戏世界,从3D几乎升级为4D,满足了无数人进入游戏世界的梦想
《魂斗罗》,每关的场景都不一样,甚至玩法都有别,横版过关到竖版过关都有,本片的关卡的设定,除了场景的变幻之外,还考虑到了多样化的玩法,是对多元化游戏风格的融合。
比如沙漠关,好似《极品飞车》的竞技类,追逐你的变成鸵鸟;而索道关卡,不就是《青蛙过河》这种益智类游戏啊;攀爬雪山的关卡,就是《魂斗罗》第三关的竖版过关玩法;最后大乱斗,几乎是一场格斗游戏。
对了,还有星云再次延续了前作的“Dance Fighting”(战斗舞蹈),还是那首《Baby I love your way》,明明就是《节奏大师》!
此外,游戏对电影的渗透随处可见。
★选择拥有不同技能的角色,再加上技能界面,这一点颇有街机的味道
★重复单调对白的NPC(非玩家角色),则会让当年沉溺于《仙剑奇侠传》类RPG游戏的玩家们会心一笑;
★道具的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任务式的闯关设定则更多是向《古墓丽影》等后期电脑或PS类游戏投来橄榄枝。
★不要忘了,在“魂斗罗”式的关卡设计中,还有一处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本片与前作都有类似小镇(大本营)的存在,给玩家补血,卖装备的地方,是以《暗黑破坏神》为首的RPG游戏的标准设定。
而在电影中,“小镇”变成了角色之间升华默契度的存在。
★还有,团队合作则是对当下网络游戏,甚至手游的示好,因为在以上列举的游戏时代里,单人、双人是标配,四人同玩的街机已是极限,5人以上各司其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代表着现在的主流方向。
都玩过《王者荣耀》吧,本片的角色分布也是如此哦!就拿最后一关boss战来吧,有上路(凯文哈特与杰克布莱克在堡垒),下路(强森领衔的盗宝),还有中路(小乔的营救)。
从红白机到网游再到手游,真是一个都不能少啊!
从“借命”到“换人”的游戏精神(有剧透)
电影中各种游戏元素的出现,是故事逻辑被顶到极致时的必然结果,是先有逻辑,后出现场景,而不是为了场景去匹配人物和故事。哪怕这个“逻辑”处理的很平庸,很草率很俗套,但依然拥有逻辑上的自恰。
简单而言,故事没有突破桎梏,但可以自圆其说,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在故事上的场景和动作场面,也有了足够的娱乐价值存在观。
如上所示,“游戏”的娱乐效果、启智、冒险、竞技、团结等,这些在本片里都有价值观输出, 而且最核心“游戏精神”,远不止如此。
比如上一部作品,三条命的设定与死光后可以“借命”(互相借命)的规则,明显是向《魂斗罗》这一类经典红白机游戏致敬,这是昔日的游戏精神所在。
个人认为,这是导演对昔日游戏环境的一种怀念,怀念那个“是兄弟就让我借一条命,不是兄弟我偷一条命也行”时代,在那个游戏性相对单一的岁月里,这是那个年代的团队合作。
如今随着手游和网游的普及,当年“一命通关”的那种成就感,乃至跟小伙伴“借一条命”的合作精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团队精神,五对五,你冲锋我埋伏,他偷袭,还有一个奶人的。近战远程、主力辅助分门别类,这样的团队合作,这是这个年代的游戏精神。
PS,说回到卷首,魔兽真三里刘备这个英雄是公认的废物,但也也不怨人家英雄不好,就是用不顺手而且不爽而已。
刘备就是的纯辅助型,就是在战场上“拉人”的(那招拉人技能练好了,可以无差别救我方英雄)。我这个铁头娃,喜欢用赵云的,冲在前面的玩法,自然玩得别扭,别说我玩的别扭,大部分玩家都这样。很少有人用这种战斗力几乎为零,甘愿躲在后面奶人的角色。
一场对战,可倒好,不能上战场不能收人头,奶不及时还被人骂,顶多打个野,搁你你愿意吗?
这不是说得就是电影里的大块头冰箱吗?在游戏里,两部没次都是辅助英雄!
而本片,三条命的设定依旧保留,但不再借命,而多了一种全新的噱头,换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换人系统是当下如《剑网3》这样的手游比较流行的,这是一种游戏发展的趋势,用的不顺手或者希望尝鲜新角色的,可以中途换角色。(我特么当年随机选角色玩“魔兽真三”的时候,怎么就没有遇到过可以换人的情况??)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样的设定不就丧失了游戏乐趣啊,这跟外挂有什么区别?并不是这样,因为恰恰这是这个时代“游戏精神”的体现。
我们当年玩游戏,为了一命通关钻研无数遍的劲头,真的不多见,是时代所限,被逼着没办法才这样做,假如有秘笈的话,谁还成天把玩游戏当锻炼意志力啊。所以当《魂斗罗》可以调出30个人的时候,很少有朋友痴迷于“一命通关”,只要能通关就行!
而如今呢,为了多元化的游戏属性,随机选人,甚至中途换人也都出现了,对于新一代玩家来说,这是时代赋予游戏的体验,这样的游戏可玩度,反而提高了。
因为并不是我们玩游戏是为了刻苦钻研,是因为当年没有这种条件!有这高级货谁还折腾那些啊(电竞除外啊)!
归根结底“游戏”是要给人带来快乐的啊!
电影也是一样,最为核心的主题,仍然是“快乐”。多元化的关卡设计,囊括近几十年游戏发展史上最能体现“游戏性”的设定,从古早时期的“借命”到次时代的“换人”都有,绝对顺应了新旧时代里众多宅男宅女们昏天黑地打游戏的那种情怀与娱乐。
就像通关之后角色高呼的那句话“Jumanji”,不就是我们由心而发大声呐喊“通关了”这样来自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释放吗!
这就是我们所谓“游戏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