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了,你怕吗

作者: Thor与锤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20:31 被阅读356次
    ——评电影《希特勒回来了》
    他回来了,你怕吗

    影片讲述了2014年的一天,希特勒回来了,一个人醒在这一年夏日清晨8点45分的阳光里,熟悉的柏林街头不再,身边没有了亲信,消失的帝国总理府已经回不去,更让他困惑的是,波兰还依旧存在,德国现在的总理居然是个女的。一切太匪夷所思了,随即他愤怒而形象的讽刺了她:一张垂柳般的脸。

    他对这个世界很茫然,打破了他以往的所有认知,人们都以为他只是一个打扮成希特勒的喜剧演员,纷纷过来与他合影。令人惊讶的是希特勒对现代生活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对周围人的精神有着强大的掌控能力。因为实在太像希特勒,希特勒被失意的电视节目制作人萨瓦斯基相中,两人开始了一段旅程结果第一次出演节目就爆了,随后,节目片段在Youtube上点击率激增,各种采访邀约都来了。回到现代社会的希特勒,竟然阴差阳错成为了一个明星,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人认为这个希特勒就是真的“希特勒”,他们都把他当做一个想要讽刺希特勒的演员。于是,在现代社会希特勒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明星,开始了对现代社会辛辣的嘲讽。

    本片除了运用贯穿全片的黑色冷幽默的叙述手段,还加上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尔虞我诈的职场黑暗争夺战,暗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的存在,纷争就会一直存在。

    在这些黑暗的职场战衬托下,希特勒倒显得特别的单纯可爱,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很中立,并且无视某些不良现象在他眼皮底下的演变,他变得温顺了许多,不再歇斯底里,当然在他的节目中他还是保持着他一如既往的亢奋状态……正是这种亢奋,观众们对他的兴趣越来越浓。

    电影中大部分镜头是通过隐蔽拍摄完成的,也就是说里面的群众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和一个希特勒的扮演者交流,他们抱怨政治、抱怨经济、抱怨生活,他们抱怨着所能抱怨的一切。“我恨所有人,我恨这世界上的一切,我唯一不恨的,就是希特勒”一个德国少年这样对他说。希特勒认真的听着德国人的抱怨,并对他们的抱怨加以分析,承诺一定会改善这个问题,然后问,如果我保证我会解决这些问题,你能支持我竞选吗?意外的是,大多数人说“会的”。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第三帝国已经灭亡了70年,他们的影响力和理念不可能在现代德国存在这么久这么广,之所以希特勒还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是因为他找到了人民的弱点。“我只需要抛出一些名词,譬如民主、失业、难民等,人们就会滔滔不绝的抱怨。”

    现代德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发达国家,可是它所积攒的矛盾一点也不比非洲国家少:赤字增加,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负增长,大量难民涌入。这一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那个经济危机的德国,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迫切的想从现在的生活状态中摆脱出来。这时候,一个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希特勒出现了,他致力于建立一个强权政府,实行种族优等政策,保证给人民更好的生活,他愤怒着人民所愤怒的,期待着人民所期待的,再加上他那感染力爆棚的演讲,德国人很难不去追随这个“元首”。“我们就停在深渊面前”,希特勒在真人秀节目里说。这正是反应了当今德国的现状,在欧债危机和难民潮的冲击下,德国民众对于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不满与日俱增,穆斯林移民增多引起了许多德国人的恐慌,而默克尔宽容的难民政策则更是引起民众的不满,加之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人民普遍一样政府采取强硬手段扭转形式,渴望一个如当年希特勒一样的超级领袖出现来扭转局势,从而导致了新纳粹主义的抬头。

    希特勒非常善于控制人民的情绪,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从人民中来,在一个谈话节目中他和主持人有一段对话:“一个政治家失去了人民就毫无意义,就像莫扎特,你不给他钢琴,他什么也不是。”“那什么是你的钢琴呢?”“人民,我用人民演奏钢琴曲。”“黑键也弹吗?”“必要的时候,也弹。”

    他知道,只有把残暴假以人民的名义,才能名正言顺的进行下去。而想要让人民心甘情愿的接受领导,就要煽动起人民的情绪,只要人民被煽动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影片中希特勒在节目上发表纳粹言论,而对他的话人们却普遍认同。“他太疯狂了,可令人惊讶的是,他所说的好像并没有什么错。”一位接受采访的男性这样说。

    和平年代,战争和苦难更像是老电影和发黄的书藉中才有的故事。人们享受着现代民主社会的成果,不相信纳粹思想会抬头,更不相信自己会被影响。但是纳粹复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在电影《浪潮》里即有所体现。《希特勒回来了》中,2014年的希特勒和1914年以后的希特勒在宣传上使用的手段并无本质差别:抨击社会现状,并作出慷慨许诺。而每一次他都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民众态度的变化:起初故事里的市民因希特勒的表演而支持他,但是在他枪杀小狗的镜头播出后,指责声开始铺天盖地。这背后的逻辑很荒诞:尽管希特勒犯下严重罪行,但因为那没有发生在观众眼前,因此并不重要;倒是杀害一只宠物是不可饶恕的,因为它能激起人们无限的圣母心。手段老辣的希特勒轻车熟路地扭转了不利局面。他写出“第二本书”(第一本是《我的奋斗》),不仅登上畅销书的榜首,还拍成了电影。于是许多人开始以认识他、支持他为荣,甚至最后他还拥有了“党卫队”。

    不是每个人都具有批判、反思的能力和兴趣,大多数人不过是作壁上观的看客,跟着“热点”亦步亦趋。事实上这个群体向来是最容易被鼓动和左右的,尽管他们并不愿意承认。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历史,就在大家都在对这个“演员”希特勒表示认同时,一个患有精神病的犹太老太太认出了他。老太太是萨瓦斯基女朋友的祖母,希特勒与萨瓦斯基去女友家做客是,老太太看到了希特勒,她愤怒而恐惧的发出了尖叫声:“滚出去,你这个罪犯,你杀了我的家人!”萨瓦斯基和女友急忙告诉老太太他只是个模仿希特勒的演员,但老太太很坚定:“不,他就是希特勒,和以前一样,人们起初也是把他当做笑料。我知道你是谁,我什么也没有忘记!”这是影片的转折,从一个经历过二战的犹太老妇人的嘴中道出了真实的希特勒: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他会成为领袖,可就在一次次演讲中,人们慢慢接受了他,认可了他,越来越多的人去追随他,就在潜移默化中,他竞选成为了德国总理。

    这一幕终结了故事之前的所有喜剧氛围。它让萨瓦茨基如大梦初醒般开始恐惧,也将观众重新拉回到了黑暗的历史之中。这件事之后,萨瓦斯基开始越来越怀疑希特勒的真实性,他感觉那就是真正的希特勒。终于,他发现了:他,真的回来了。

    萨瓦斯基从片场找到了希特勒,用枪指着他把他带到了顶楼,他惊恐的看着这个人,这个杀死了无数人却彬彬有礼的恶魔,他不能让这个恶魔回来,这是全世界的威胁!

    “你是真的!你就是他!你回来了!历史在重演,你又想用宣传去欺骗人民。”

    “不,你不明白,1933年时,没有人是被宣传欺骗的,是他们选出了元首,一个把计划公之于众的元首”

    “你是个怪物!”

    “我是个怪物,但你同时也得审判那些选举出怪物的人,他们不是怪物,他们都是普通人,所以他们决定选出一个不普通的人,把国家的命运交给他!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价值观。”

    这段对话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思考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总是认为历史是由特殊人物创造的,可又何曾想过我们也是缔造者。1933年的时候,人们为了摆脱困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希特勒,即使他早就说过自己的计划。如果说希特勒应该被审判,那当时的德国人民也该被审判。

    在一片夕阳下,希特勒平静的注视这萨瓦斯基,最终,萨瓦斯基开枪了。

    “你无法摆脱我,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萨瓦茨基朝希特勒开枪后,另一个幽灵一般的希特勒站在他身后,向他微微一笑。萨瓦茨基不可抑制地喘息和颤抖着,面对着“元首”说不出话来。此前,“元首”认为他绝不敢开枪,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这是电影《希特勒回来了》中最精彩的构思之一。前一个镜头,自信的元首被平民击毙,象征着人们已经不再受纳粹思想的蛊惑;但下一个镜头就把这种美好希望击得粉碎——心底里的那个希特勒其实是杀不死的。

    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而是德国选择了希特勒,现实中的希特勒好去除,但人们心中的希特勒难除。

    德意志是一个懂得反思的民族,只有反思才会有进步,而这部电影正是对纳粹文化最直接的反思,同时也对现代的德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批驳,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部黑色幽默的政治剧,看做德国人“自黑”精神的体现。但是这里面所反应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德意志那么简单,而是全人类的通病,只不过德意志民族有一个希特勒来作为代表,而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暴戾与贪欲, 是无人代表的,但它又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他回来了,你怕吗 他回来了,你怕吗 他回来了,你怕吗 他回来了,你怕吗 他回来了,你怕吗 他回来了,你怕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回来了,你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dj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