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

作者: 章海萍 | 来源:发表于2021-05-15 09:10 被阅读0次

        我认为,读作家的散文比小说更能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作家本人。了解张爱玲也是如此,甚至,当你细细读了她的散文,你大可不必再去读外人给她写的传记。

        读《私语》,听她的心腹话,其实就是克制而平淡地叙述了她的家庭、童年以及成长故事,包养姨奶奶、吸食鸦片的父亲,追求个人自由出洋离家的母亲,多病又不争气的弟弟,破碎不完整的家和丰腴的物质生活,八岁之前的张爱玲甚至觉得自己是绔气而快乐的。母亲短暂回归后,和父亲婚姻的彻底破碎,小爱玲内心是赞同的,但也是惆怅的。她内心是爱着母亲的,认为母亲那里是最好的一切,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的,而父亲那里是完全对立的,是黑暗的,是恶的。果然如此,父亲无法容忍爱玲内心的偏袒,再婚后的父亲因为小事,把爱玲打伤并囚禁起来,她患了痢疾,差点死亡,后来终于逃脱。这段被囚禁关闭的岁月对年少的张爱玲有着无法磨灭的影响,她刻在骨髓里的孤独和凉薄并非与生俱来的。

        读《天才梦》,了解一个天才而古怪的少女,她甚至认为除了发展自己的天才别无生存的目标。在文学上,她是个标准的天才少女,三岁背诵唐诗,七岁八岁就写小说,她立志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要穿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待人接物方面,她惊人地愚笨,不会削苹果,不会织绒线补袜子,不认路,怕见客,她天才般地预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烬余录》记录了她在战地香港的生活,港大的岁月成为她后来很多小说创作的背景,《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都是以香港的沦陷为背景的。张爱玲写战争从来不是写历史,她只是写自己的影子,写苍白的,渺小的愚蠢的、孤独的人和人性。

        《自己的文章》,张爱玲分析了自己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她不喜欢壮烈,喜欢悲壮,喜欢苍凉。她觉得壮烈只有力,没有美,缺乏人性,而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强烈的对照,苍凉有着更深长的回味,就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她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比较接近事实。这样来理解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更为贴切,他们都不是圣人,虽然后来多少是健康的,还是庸俗的;连环套里的霓喜也是如此。

        张爱玲罕见地因为自己的文章和别人辩论,发表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的辩论。我没有考究色戒和这篇文章的写作日期,但应该是在她和胡兰成相遇之后吧。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孽缘,也是她最大的污点。因为胡兰成的缘故,她差点也被认定为汉奸。《色戒》也许是写给她自己的,王佳芝并非政治家,只是一时的冲动,她也没有彻底的背叛革命,也只是一时的迷恋。

        张爱玲语录可以说是金句集锦,现在还是会经常看到文学青年拿她的某些话语作为微信微博签名,比如什么“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人生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等等,不过如果没有读过原文,牵强附会地引用还是顶让人悲哀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jh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