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欧美剧优秀文章集锦心悦君兮君不知简书观剧团
新年“剧”场|《黑镜》S4E2中的类似和重复

新年“剧”场|《黑镜》S4E2中的类似和重复

作者: 松梅子扬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22:25 被阅读139次

《黑镜》第四季第二集——《方舟天使》,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监视的故事。“方舟天使”这个高科技跟踪手段,因母亲对女儿的爱护担忧而生,本意是基于爱的细微,没想到最终却结束于爱的监视,导致女儿癫狂母亲绝望。

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提出了严肃的思考,所以导演并没有采用很炫的手段去表现。

线性叙事,人物不多,关系也比较简单。

将莎拉的成长过程用几个点串起来:莎拉出生时母亲的狂喜,莎拉四岁左右的一次走丢,莎拉十岁左右的自虐事件,莎拉十五岁时与男孩的恋爱吸毒事件,最后,母亲与莎拉因为监视而爆发冲突。

如果把上面的几个点比做珍珠,那么串起这些珍珠的线,由几股细线编成——邻居家的狗、马赛克、骏马图。

本文从类似和重复角度,分析导演如何用点形成线和面,讲述莎拉的成长故事。

1

邻居家的大黑狗在片中六次出现。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会慢慢明白黑狗在本剧中有非常明显的象征意义。

第一次出现,是在片中2分59秒。莎拉四岁左右,坐在推车里,妈妈在后面推着车。经过时,篱笆里面的狗大声叫唤,吓得妈妈加快了脚步,没有放出莎拉的特写镜头,她害怕地叫了一声“妈咪”。

第二次出现,是在片中10分29秒。脑袋里装上了芯片的莎拉,被妈妈再次用推车推过邻居家,还是那条狗,但是因为被芯片过滤,莎拉看到的只是一堆移动的马赛克。这里着重呈现了莎拉的脸部表情,有些迷茫有些好奇。

第三次出现,是片中15分12秒,十岁左右的莎拉,独自上学,经过邻居家,耳中听到的是那只狗变声后的叫声,眼中看到的还是一堆马赛克。

第四次出现,是片中20分17秒,因为自虐事件,妈妈关闭了过滤系统,莎拉的世界里再没有马赛克,当她经过邻居家的篱笆时,那条大黑狗跳起来狂叫,狠狠地吓到了莎拉。

第五次出现,是片中23分。这是一组很有意思的镜头,背着书包的女孩,有相同的,有不同的,最后,一个大女孩蹲下来,喂给大黑狗一点食物,女孩叫这只狗“皮蒂”。在后来的镜头中,我们知道这个大女孩就是长大了的莎拉。

也就是说,在大黑狗面前走过来走过去无数趟之后,那个十岁左右的莎拉,长大到了十五岁。五年光阴过去了。莎拉已经与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第六次,还是邻居家的篱笆,黑狗却不在那里了,门口挂了“待售”牌。当时十五岁的莎拉正因崔克不理会自己而抓狂,她经过篱笆时甚至都没有去瞟它一眼。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黑狗代表的是“现实世界”,幼儿时期,它是恐怖的,被滤过后,它是模糊的,不再滤过后,它是危险的,后来,莎拉与黑狗和解,再后来,崔克不理会莎拉了,莎拉感觉自己的世界已经崩塌,所以黑狗不见了。

2

关于骏马图在片中的多次出现。

骏马图是片中的另外一条线,代表着外公,也代表外公推崇的自然成长方式,也代表自由和远方。

第一次提到马的画,是在片中2分49秒。妈妈带着四岁左右的莎拉出去玩,外公说不跟着出去,妈妈问“还是画画吗?那匹马?”

这句问话引发了观众初步的好奇,什么马?画什么马?

第二次出现马的画,是在片中9分30秒。当时莎拉刚刚装上芯片,妈妈和莎拉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妈躲在衣柜的角落里享受着“方舟使者”的监视功能带来的乐趣,莎拉在房间里到处穿行,看到外公正在画画。这时外公正在画一匹马。

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次马的出现,是在外公和母亲的谈话之后。妈妈给莎拉装了芯片,外公有些担忧。妈妈说:“我记得因为你不装安全门栏,我摔断了胳膊。”外公问:“那你现在胳膊如何?”这段话发人深省。

第三次出现马的画,还是与外公相关。莎拉四岁左右,妈妈去上班了,留莎拉和外公呆在家里。外公还是在画马,镜头之下,房间里有很多幅马的画,莎拉也在画板上胡乱画着。

第四次出现马的画,是片中33分28秒,这次不再是外公的画,而是莎拉的画。十五岁的莎拉拿出速写本上的一幅画,一匹奔腾的马,要送给崔克去纹在车身上。

后来,马的画不再出现,但是我认为,马的变体,在片尾出现了。莎拉离家出走,登上的是一辆大型货车。马和货车,都是交通工具,都是去向远方,所以我认为片尾的货车就是马的变体。

再想,这集剧中为什么会有外公这个人设?除了活跃剧中气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外公当时给母亲的是自由成长,而母亲给予女儿的,却是爱的捆绑。母亲当时摔断的胳膊容易长好,女儿心灵上受的伤却难以愈合。

外公和马,就是片中的第二条故事线,虽然表达有些隐讳。

3

对于马赛克的重复运用。

马赛克在片中多次出现,从芯片植入时开始。

可以将马赛克看作妈妈对莎拉的爱,担忧的爱,捆绑的爱,毫无底限的爱。马赛克就是妈妈的隐形衣,它屏蔽掉莎拉世界中所有的不完美。

第一次出现马赛克,在片中8分27秒。当时莎拉四岁左右,对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全,她不知道她看到的那堆马赛克表示什么意思。

作为观众来说,当时觉得这马赛克出现得恰到好处,有些电视确实不适合孩子看,蒙上孩子们的眼睛挺好的。

第二次出现马赛克,是外公中风倒下时。外公向莎拉发出求救信息,莎拉眼中看到的却是一堆毫无意义的马赛克。

马赛克的存在意义在这里开始引起争议。

第三次出现马赛克,是十岁左右的莎拉在学校里看到同学的暴力行为,在她面前全是一堆跳动的马赛克。莎拉不满于被称为芯片脑袋,很好奇血是什么样子,回到家中自残,却依然看不到血的样子。

这一段频繁地用到了马赛克。若说前面还只是对马赛克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现在观众对马赛克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偏离。

妈妈此时意识到了马赛克对女儿世界的毁坏,撤销了滤过功能,终于还给莎拉一个真实的世界。

马赛克的故事本该到此结束。但是没有,随着母亲对监视器的再次启用,莎拉的歇斯底里爆发,马赛克再一次粉墨登场。

观众一定记得片尾的残暴镜头——莎拉用监视器击打母亲的镜头,那么血腥那么残忍,讽刺的却是,由于击打中无意触碰到滤过模式,莎拉的眼中看到的并不是受伤的母亲,而是一堆毫无意义的马赛克。

从最后一次马赛克的运用,可以明显看出导演的意图——明确马赛克的讽刺意义。要不然,可以有多种方式结束这个冲突。为什么不将监视器丢入河中?为什么不在车轮下压碎?为什么刚好触碰到滤过开关?


大黑狗、骏马图、马赛克,在片中有非常明显的重复运用,它们像线一样,串起莎拉的成长故事。

片中被重复运用的还不止这些,还有外公的杯子,音乐,色彩,光线,构图……

凡是重复出现的,一定有其深刻的意义,我坚信如此。这一次,《方舟使者》如教科书般,用举例方式说明了类似和重复的重要作用。

【简书观剧团】专题活动第一期:2018,新年“剧”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她去了英国:分析的很好,我也想走这样的影评路子,但是发现这样的文章好像不是很受大众喜欢(当然,并不是说我自己的文章)。老师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或学习的渠道吗?
    松梅子扬:@他去了英国 我觉得写剧情的很多,不用我多一篇了。虽然没有很多人看,但至少能愉悦自己。我喜欢自己看一些书,有很多书啊《看电影》《认识电影》《电影的艺术》……

本文标题:新年“剧”场|《黑镜》S4E2中的类似和重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n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