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周九的闺女,近两个多月迷上穿大人鞋子了。带来的问题是不合脚,容易摔跤。
这不,小姑娘早上一只脚穿爸爸的拖鞋、还有一只脚穿奶奶的,自己溜达得正起劲呐,突然两只长拖鞋拌在一起,她立马就摔了个五体投地,真像一只大大的乌龟小姐。
小姑娘趴在地上不吭声,一般这种情况,就摔得不是很重。摔狠的时候会哭出来,或者叫妈妈/奶奶。
我走到小姑娘跟前蹲下来问她:“你摔倒啦?”
“嗯。”都没看我下,嘴巴呶得可以挂油瓶,还沉浸在她摔跤的忧伤里。
“自己爬起来吧?”我的内心是关切的,但是语气必须轻描淡写,免得加深她的挫败感。
“好。”她就两手撑着地板,把不合脚的拖鞋踢掉,自己爬起来了。不要怀疑,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撒泼、没有赖皮。只要不是摔很重,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她自己就会爬起来。
站起来后,她自己指着膝盖告诉我:“这里痛痛,呼呼啊。”
我低头给她吹两口,亲一下。问她:“好了吗?”
“好了。”回答得相当干脆。
然后,满血复活的小姑娘,又要穿那两只大拖鞋了。
这样的磕磕碰碰,一天总要有个两三次。我从第一次看她摔倒,就有意识地安抚并鼓励她自己起来。一路下来,小姑娘也接受到了我发出的这个——妈妈很爱你,但是摔倒了就要靠自己站起来——的信号。久而久之,小姑娘摔倒自己爬起来后一般也不怎么当回事。有时候在外面玩,跑摔了,经常自己拍拍手就继续玩了。
当然,也有摔比较重的时候。有天跟她刚上小学的表哥一起玩,男孩子跑得快,她坐在滑板车上两脚拼命滑也没追上。一眼没看她,不知怎么就失了平衡,连人带车都倒在地上了。小姑娘马上就尖叫了一声,哭着叫妈妈。
我也吓一跳,赶紧走近几步查看情况。目测一只腿压在滑板车下面,另一只腿在旁边,看起来情况不算太糟糕,自己先松了一口气。
用轻松的语气问她:“小宝宝摔了一跤啊?”
“嗯。”还哽咽着的小姑娘模糊地应了我一声。
“勇敢的小姑娘,慢慢站起来给妈妈看下吧。”还是得鼓励她自己起来。
“不要啊。”看来确实很痛,回答得很大声,抗议的口吻。
“那你需要妈妈帮忙吗?”这个时候我一般会适当给点帮助。
“妈妈帮帮我嘛。”一般小姑娘跟我对话的时候,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偶尔哭闹着语音不清,我都会要求她不哭地说给妈妈听,她也会马上安静下来,一本正经地表达她的诉求。这点我尤其喜欢,愿意沟通,又说得明白的孩子,多可爱啊。
“好,妈妈帮你把车车拿开,宝宝试试自己站起来可以吗?”帮忙也是有界限的,我帮忙排除障碍,但站起来还是她自己的事情。
“好。”她已经没有在哭了,但是看我的小眼神还是很委屈,就像一只小奶狗一样柔软求关爱。
我把滑板车提开,鼓励她:“来吧,勇敢的小姑娘,自己站起来吧。”眼睛一直看着她,她会感受到我的关注。这会让她觉得安全。
然后,她就自己爬起来了,跟我说痛痛,给我看伤口,还赖在我膝盖上撒了会儿娇。
那次膝盖和手都摔破皮了,我抱着她,拿干净湿巾擦好伤口,指着她表哥那边,对她说:“哥哥在等你咯,你要不要继续跟哥哥一起玩啊?”
“要。”她就继续玩了,并没有哭闹得厉害,也不会摔一跤就害怕了。我很高兴,我的小姑娘这么勇敢开朗。
二
这就是我日常应对小姑娘摔跤的处理方法:
首先,没受伤,最好处理,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其次,如果她看起来可能受伤了,我会让自己不要急,观察一下情况是不是如我预料的那样严重,再做下一步的动作。
如果情况可控,坚持以鼓励为主,保持一贯性原则;
如果她表示需要帮助,可以帮助她排除一点障碍,但最后仍然需要她自己站起来。并在站起来后给予肯定;
再次,如果确实受伤,但不确定受伤程度,可以先告诉她“妈妈知道小宝宝受伤了,有点痛是吗?”让孩子知道我不是一个旁观者,我能够体会并接受她的感受。再引导她说出身体的知觉,判断伤情程度。
根据伤情,酌情给予帮助,并坚持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最后,如果伤情比较严重,影响她的行动(目前没有碰到过以下情况,但其实,每次看她哭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做这样的预案,平常也会关注一些急救措施和知识。关于具体的急救方法,大家可以上网学习,本文主要还是讲怎样引导和鼓励孩子)。
在确实不能站起来,但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先安抚她,仔细观察伤情,抱起的时候动作要轻柔,避免二次伤害。并告诉她:“现在你可能需要妈妈的帮助。妈妈要帮你……”帮孩子处理的时候告知她正在进行的步骤,可以安抚她的焦虑和恐慌;
若是确定孩子受严重外伤或者可能脑震荡,一定要及时就医。
还要注意,摔倒后数天里都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发现嗜睡、精神不振、呕吐、不明原因疼痛等,都要及时就医。像我们家这个天天摔的,我就得时时关注,呵呵呵。
另外,可以跟孩子共情,但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她。我的工作是安抚和鼓励,孩子已经处在摔倒的惊吓中,不需要再被妈妈的担忧加深恐惧。
三
跟我这种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站起来就继续投入游戏的做法不同的是我们家妈妈(我婆婆)的做法。
她一看到孩子摔倒,马上就很激动过去抱起来,然后小姑娘就会在奶奶怀里哭好久好久,妈妈也会耐心哄好久好久~~每次看到我家这俩宝贝在那演苦情戏,我真是哭笑不得。
但是,我其实是很不赞同这种做法的。
撇开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说,仅从健康角度,其实这种孩子摔倒后马上抱起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二次受伤,或者错过观察孩子伤情的时机,留下隐患。
婆媳俩探讨的时候,妈妈觉得我这种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的做法她其实很赞同,而且她也觉得这么做效果更好,孩子既得到了关爱,大人又不会越界过多干预孩子的行为。
可是行动上,妈妈却是“看到她哭,我一心疼就忘了。”扑过去继续抱抱先,哈哈哈~我家小姑娘就是这么招奶奶疼。
造成的结果就是,小机灵鬼摔倒的时候,如果是我在旁边,鼓励她一下,她自己就起来了;如果是奶奶在旁边,她就哭到奶奶抱她起来,还要哄舒服了为止。
不要问我爸爸怎么处理,爸爸会说:“看,摔倒了吧?快起来,地上脏死了。”但是,小姑娘好像也很给面子。
关于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怎么扶?网上都有各种讨论,看得人眼花缭乱,今天这个心理大师研究结论怎样怎样,明天那个育儿大师建议如何如何。看了那么多,也说不出个标准答案。只能结合自己家孩子的性格加以引导了。
四
记得之前看过小说《首席医官》,里面有个案例,讲的是香港一位富商的儿子,五岁了还不会自己走路,脾气暴躁、食欲不振。这个孩子,站着不动没事,可是一迈腿就会失去平衡摔倒,各种检查都显示身体机能正常,世界各地求医问药,谁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家里给孩子请了两个保姆,去哪里都轮流抱着他,一路抱到了五岁。
直到遇见主人公,一位家传的中医高手。这位中医大夫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个孩子每时每刻都被人抱在怀里的细节,结合孩子的气色,给出一个结论——小儿富贵病。
说是孩子长期被保姆抱着,相当于时时刻刻贴着一个37°的人形火炉,自然没有胃口不思饮食;再者,孩子不下地,少接地气胃土不足,脾胃失和,导致脏腑失衡,才会一走路就摔倒。治法也简单,跟同龄的孩子下地玩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人物故事虽是小说杜撰,但中医里确有小儿富贵病一说。可见过度溺爱呵护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总是无益的。要想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从体格到人格的健全都需要父母的关注。
我们可以帮孩子一时,但帮不了他一世,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们也没办法替他们去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孩子一颗坚强、勇敢、乐观的心,孩子才有可能面对挫折、正视挫折、打败挫折。
五
对待我家小姑娘,我一向是:她愿意翻跟头、爬梯子,我创造可以让她攀爬玩耍的安全环境;她摔疼了,我给她擦药疗伤;她害怕了,我给她拥抱亲吻。尽最大努力,给她打造可以放心解放天性的环境。
我既不会冷漠地数落她——跟你说不行啊,摔倒了吧,活该;
也不会溺爱地误导她——妈妈抱你起来,这地板/椅子坏,把我宝宝拌摔倒了,妈妈打它。
每一次跌倒,我都站在她的角度给她安抚和鼓励。“妈妈知道你害怕/很痛了,我们再试试好吗?宝宝一定可以的。”
就是这么简单一句“宝宝可以的,加油!”,让小姑娘每次靠自己站起来后都神采飞扬。
我不会因为害怕孩子摔跤,就剥夺她探索的乐趣。我希望她对生活,对世界有足够多的好奇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变革创新,我的经验肯定不能指导她未来的人生了,她需要自己勇敢地走出一条适合她自己的道路。不怕摔的人才有机会走得更高更远。
我能做的只是给她足够的勇气和支持,在她未来可能遇到挫折时,会想起来妈妈说:“你可以的,加油!”;我还会给她足够的爱和理解,在她觉得自己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头,妈妈的拥抱一直在等着她。
我很想很想对我的小姑娘说:
“我不能代替你飞到你想要的高度,但是我愿意陪你慢慢积累高飞的勇气;
我不能代替你承受跌倒的伤痛,但是我愿意陪你练就拍拍手向前走的豁达;
我不能代替你品味这世界的美好,但是我愿意陪你陶冶与文为友,享受独处的情操。
我亲爱的小姑娘,不管你走多远,妈妈都是你的安全屋;
我亲爱的小姑娘,不管你精彩或平淡,妈妈都是你的忠实观众;
我亲爱的小姑娘,不管你爱我或不爱我,妈妈都是你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