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心学史海】陆九渊破天荒公开说过一句离经叛道的话

【心学史海】陆九渊破天荒公开说过一句离经叛道的话

作者: 阿里神灯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15:10 被阅读0次

    陆九渊破天荒公开说过一句离经叛道的话:

    若是圣人亦逞一些子精彩不得。(《陆49页)

    这是哲学上的“悖语”。悖语是哲学思维的酵母(陆氏说:蘖)是真理的胚胎。没有悖语,哲学就不会发展。

    “味拗”的陆九渊开言见胆。

    在国事蜩螗的南宋,思想禁锢和专制是倍加残酷的。儒学为官方哲学,孔圣人是一尊无上权威的偶象,谁敢说“圣人”不精彩呢?“内圣外王”是儒者追求的目标,谁又敢说这内圣“目标”不精彩呢?除了陆九渊似乎没有第二个。

    当时,这类话(陆氏说过不少“这类话”。本书将选其精彩者绍介读者,以供判断)传到儒林,众士愕愕。有的说他“狂”,有的说他“粉”,有的说他“怪”,有的干脆说他“离经叛道”,甚至说是“异端邪其实,陆九渊是从他“心灵法庭”而“良知裁判”的。陆九渊心灵深处蕴藏着一种“圣凡同”思想:“圣人凡人钧(同均)是人”,圣人不是“神”,“人”是相同的;先天的“善”是“四端”,“心”是相同的;在道德修养上,追求的是“理”,“理”是相同的。南宋世人将“圣贤”越捧越高越敬越远,简直比“天”还尊,比“神”还神。圣人和凡人是“三同”,只是贡献不同。圣人贡献虽大也不能作威作福逞精彩一他还是“人”,不是“神”,这便越说越亲,越拉越近了。

    “悖语”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妄评独断的“反语”,更是真话。

    儒家典籍最早出现“圣人”这一概念的,是《易》经。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可见“圣人”是孔子心目中的“大智”。《论语》有“圣”这个概念,是学生说的;孔子自己从来不说自己是圣人。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彭是当时的商老彭,普通人。他把自己比作普通人。“孔圣”是后人捧的。

    《孟子》上有“圣”这个概念。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善”是道德范围,“大而化之”是光辉表现又融化贯通的意思,可见圣人是“大德”。

    大智大德者称为“圣”,这原本是不错的。一天,陆九渊在槐堂与学生李伯敏长谈,发现他的精神不振,对于“内圣外王”没有信心,不能“养吾浩然之气”,立即指出:

    孟子之言,大抵皆因当时之人处己太卑,而视圣人太高。不惟处已太卑,而亦以处人,如:“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之语可见。(《陆集》445页)

    此处,包括孟轲在内,都是仰视圣人,而不是平视圣人。陆氏对他私淑的先贤孟子都有非议,可见他确是“认理不认人”的。当然,后面也有肯定孟子对的思想:

    不如天之予我者,其初未尝不同。如“未尝有才焉之类”,皆以谓才乃圣贤所有,我之所无,不敢承当着。故孟子说此乃人人都有,自为斧斤所害,所以胥为禽兽。若能涵养此心,便是圣贤。读《孟子》须当理会他所以立言之意,血脉不明,沉溺章句何益?(同上)

    “涵养此心”就可当圣贤一此话是非,姑置勿论。但陆氏的“血脉”是引人向善,不要自卑,要平视圣人。保留本心“四端”,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圣贤。这种看法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出于平民哲学意识的需要,陆九渊将世人妄加的“圣贤”神秘的光环扫掉,粉饰的“油彩”抹掉。

    因此,引发他许多议论。

    如古人视道,只如家常茶饭。(《陆集》398页)

    圣人教人,只是就人日用处开端。(《陆集)431页)

    人皆可以为尧舜。谓无灵骨,是谓厚诬。(《陆集》460页)

    尧舜之盛,询于刍荛。夫子之圣,以子夏为启,颜渊为非助。孔文子之所以为文者,在于不耻下问。人之取善,

    岂有定方?善之所在,虽路人之言,臧获之智,皆当取之。(《陆集》58页)

    尧舜之道,不过如此。此亦非有甚高难行之事。(《陆集》408页)

    这里,从历史上真正的圣贤本质说起,揭开“圣贤”神秘化的面纱。圣贤说的道理,本来就是“家常茶饭”、“就人日用处开端”,“亦非有甚高难行之事”,你看得那么神秘干甚么?曹交问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这个话吗?你认为对不对?”孟子说:“对。”因为“道”就像大路一样。尧帝舜帝常常向砍柴的樵夫请教。孔子为什么是圣人?他的学生子夏的话对老师有启发;颜回老实,对先生并没有帮助但孔子说的话他都能照着做;孔文子学文,他教他不耻下问。一个人取善德,关键在于集中他人智慧,难道有固定的对象吗?只要他人的话有道德有智慧,即使是路人和奴婢说的,都可以吸取。由此可见一个人学圣学贤,说他没有灵骨,很难成功这是不怀好意的极大诬蔑!

    学生朱济道极力称赞文王。先生说:“文王不可轻赞。你要先了解并认识文王,方可称赞。”济道说:“文王是圣人。我的水平太低,并不是我能了解认识文王的。先生说:“先认识自己。识得朱济道,便是文王。”

    陆九渊的“圣凡同”思想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认识基础上的。人格平等”思想在等级森严的南宋封建社会提出来,非同一般。陆氏心学“同心说”已有此激素,其目的就是消除圣人和凡人的距离,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启迪人们向圣贤看齐,不要自贱自贼自暴自弃,以至自甘堕落,一生沉埋在低微卑陋处。哲人的愿望是崇高的。他的思想锋芒所及,非但针砭社会隐锢弊病,而且触及到南宋统治者与空言心性以当代“圣贤自居者”的错误导向,甚至是锦覆陷阱的“愚民政策”。“圣凡同”思想在陆学中很突出,这是陆九渊长期生活在山区下层社会中具有平民意识倾向的缘故。如前所述,在践履中,陆氏得出“深脚田”的启示,“以及某些士大夫和儒者不如农圃间人”等独到的领悟,因此,他说出“若是圣人亦逞一些子精彩不得”的哲学悖语,就毫不奇怪了!

    陆九渊的“狂”、“拗”、怪”,难道真的漠视“大德大智”,否定“圣贤”在历史上的作用吗?

    否。

    请看他和学生严松年、邱元寿的一段有趣而又深刻的对话:

    松(指严松年)云:“如邱丈之贤,先生还有力及之否?

    先生云:“元寿甚佳,但恐其不大耳。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与人同耳。但恐不能为尧舜之大也。”元寿连日听教,方自庆快,且云:天下之乐,无以加于此。”至是,忽局蹴变色而

    答曰:“荷先生教爱之笃,但某自度无此力量,诚不敢僭易。”

    先生云:“元寿道无此力量,错说了。元寿平日之力量,乃尧舜之力量,元寿自不知耳。”(《陆集》421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史海】陆九渊破天荒公开说过一句离经叛道的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yi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