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云边有个小卖部》。
这本书张嘉佳的作品,也许你会对这个名字感到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听过。我甚至一度把他跟张艾嘉搞混,可见我有多孤陋寡闻。
也许说他的另一部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就会恍然大悟,因为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上映过。我对电影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张天爱和邓超站在一片金黄色麦田里的画面。那画面很美,但并没激起我去读他作品的欲望。
这次读《云边有个小卖部》是因为老师推荐,但老实说,张嘉佳的文字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觉得他写的故事写得更像散文,不是我不喜欢散文,而是他的文字让我感觉有些飘渺。就像豆瓣某位小伙伴说的,有点像青春疼痛文,这样的文风可能当时有触动,但无法历久弥香。就像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情节一样。
尽管如此,但我不得不说《云边有个小卖部》这部作品最终还是打动了我。
书名依然很诗意,但书里主角的生活却没有那么诗意。这部作品的主角叫刘十三,生活在云边镇,从小被母亲的抛弃,与外婆王莺莺相依为命。外婆靠着自己开的小卖部供他上大学,也希望他以后能够“继承家业”。但刘十三想的却是上大学从此就可以离开云边镇。
他一直梦想着实现妈妈曾对他说的,努力学习考上清华北大,去大城市扎根,但拼劲全力的他才去到了一个二流大学。本想着毕业之后凭借努力工作就可以留在这座城市,却在毕业之际被失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卖保险的工作,上司却是情敌,更惨的是因为一份保险都买不出去,工作随时不保。
日子过的惨不忍睹的他,某天在出租屋里喝醉,外婆王莺莺连夜开着跟了自己几十年的拖拉机,从两三百公里外把他拖了回来。虽然被拖回来之后的刘十三很不满王莺莺的做法,但为了不被抢走自己初恋的上司嘲笑,刘十三过起了在自己的家乡云边镇卖保险的生活。而这些日子也渐渐改变了他一心想要离开这里的想法。
故事的前半段其实并没有多打动我,只觉得都是些平常日子。真正触动我的是刘十三的外婆知道自己患癌症之后的部分,而这时全书已经接近尾声,只剩最后三章。但就是这三章却让我哭出了一大堆纸巾。也许是我泪点低,但它真的打动了我。
这个部分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在此之前,你不明白王莺莺为何会大老远把一直梦想在外扎根的外孙拖回来。
你会觉得王莺莺这样做是因为知道外孙在外面混得太差,想让他回来继承家业,会以为王莺莺把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强加在了孙子身上,还会觉得王莺莺确实很疼爱自己的孙子,但是不够懂他。
但读到这里我才知道,那只是因为王莺莺对自己的孙子有太多的心疼和不舍。
她太了解外孙的能力,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她不想他在外面受苦,自己却不知道。
她心疼他从小没爹没妈,她懂他的脆弱,她不知道若自己就这样离去,他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会不会觉得自己又一次被抛弃。
虽然她与他一直都是吵吵闹闹,但她明白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她怕自己遗憾,也怕外孙遗憾。
她怕带给外孙造成压力,所以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不让他知道,用自己的霸道守护着刘十三脆弱的自尊心,直到再也撑不住的那天。
外婆只希望在有她的日子里,外孙的快乐能多一些,遗憾能少一些。
也是到了王莺莺倒下的那天,刘十三才知道,外婆有多疼爱自己,那些平淡的日子都是外婆对自己的深情。外婆唯一希望的只是他能好好活下去,她想尽办法让他振作,用小卖部打折的方法帮他卖保险,忍着病痛给他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他当然是爱外婆的,但却不够关心和了解她。
他埋怨外婆自作主张把自己拖回来,却没想过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和毅力,也不知道外婆在背他下楼的时候用力过度吐了血,更不知道她在回来的路上流了多少泪。他会在发工资后给外婆的湿疹买药膏,却不知道那是癌细胞转移。
外婆去世的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头七正好除夕。在云边镇有为逝者上山挂灯笼的习俗,可以让飘荡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除夕夜里,刘十三不顾劝阻独自冒着大雪上山,一个小时的山路爬了七八个钟头,浑身湿透,终于在山顶为外婆挂了一盏灯。
而那也许是他为外婆做得最用心、也最心痛的一件事了吧。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