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年轻的家长们来说,理解0-6岁的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都比较大。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沟通障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又该如何更科学地引导他们呢?
本书作者塞尔玛·弗雷伯格,是儿童身心发展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曾为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创立多个儿童发展项目。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中,作者用大量实例为我们呈现了0-6岁孩子的种种表现,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给出了解析,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育儿方法。
好,接下来我们说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0-6岁孩子的认知焦虑及家长的养育要点;第二部分:0-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长的应对策略;第三部分:孩子在不同成长环境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0-6岁孩子的认知焦虑及家长的养育要点。
在0-6岁的时候,孩子们的魔法世界里充满了各种焦虑。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至关重要。如果方式得当,不仅能轻松排解孩子心中的焦虑,还能提升孩子对父母的爱与信任,提高孩子对自己生理、情绪等方面的控制能力,进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第一:学习心理学知识。
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孩子的焦虑,比如他们会对想象中的怪兽感到害怕,或者当妈妈不在身边时他们会感到很恐惧,又或者闭上眼睛睡觉会感觉不安等。
在心理学层面,这些是孩子早期恐惧和神经症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孩子们的焦虑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他们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作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孩子的认知有限,对事物的理解也有限。有时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反应,却让我们心中警铃大作,甚至四处求医问诊。因此,我们只有了解孩子们焦虑的成因,才能更好地养育他们。
第二:适时干预、引导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表现的异常焦虑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正确的做法是:不应该停留在灌输和管教的层面,而是要像孩子那样去思考。
举个例子,我三岁的孩子曾经非常害怕蚊子。我告诉她:“蚊子因为天黑迷路了找不到妈妈,所以才跑到我们家。它只是待一会儿而已,休息下就会回家的。”渐渐地,孩子心中的恐惧消失了,每次看到蚊子,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其实,在孩子的眼里,蚊子是闯入领地的“侵略者”,它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打破了屋子里的平静,所以孩子会觉得畏惧。对此,我们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去判断,而是应该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安心地接纳,从而打消孩子心中的疑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从而引导孩子正向处理焦虑,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部分:0-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孩子在0-6岁时期,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孩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分别从最初的18个月、18个月到3岁、3岁到6岁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一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都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最初的18个月。
孩子刚出生时,与妈妈有着频繁的亲密接触,这种关系会让孩子觉得快乐、满足和有安全感。无论他们饿了,还是不舒服了,只要有妈妈在,就不会太闹腾。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带孩子去防疫站打针。我看到两个孩子打针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个男孩躺在检查台上,针头还没扎进去就哭得撕心裂肺。第二个女孩半躺在妈妈的怀里,打针时只是轻轻地抽泣了几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作者在书中说出了真相:妈妈的陪伴驱走了孩子的焦虑。
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们与妈妈的关系很是微妙。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们纷纷离开妈妈,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由于心中的焦虑还没有完全解除,所以他们还会依恋妈妈安全又温暖的臂弯。
在孩子正常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要频繁更换看护人,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支持他们不断学习新技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18个月到3岁。
这个时期,孩子们会说话了,他们会选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父母来说,与孩子的沟通也变得顺畅多了。语言充当了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有效地避免了一些麻烦。
比如说,2岁半的孩子特别不喜欢睡觉,当她学会和妈妈互道“晚安”时,便有意识地培养了按时睡觉的习惯。这个时候,妈妈不失时机地赞扬孩子的行为表现,她对睡觉的焦虑也就会慢慢消除。
在这个阶段,孩子非常重视父母对自己的态度。父母的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轻度焦虑,因此当焦虑产生时,我们可以寻找引起孩子焦虑的原因,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消除焦虑。
第三:3岁到6岁。
在3至6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他们不再有“我是宇宙中心”的认知,并且开始思考一些“高深”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也正因此,他们有了探寻自我的烦恼。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的性教育,帮助孩子弄明白事实真相,正确引导他们对性别的认识,让他们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及性别角色,以便他们更顺利地进入感情生活和婚姻生活。
对于如何管教和惩罚孩子,我们要认真思考后再做相应的行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是非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从而形成正直的道德价值观。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孩子在不同成长环境中的表现。
0-6岁的生活经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发展,在不同的成长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表现也会有极大的差别。
第一:在孤儿院、托儿所长大的孩子。
在孤儿院、托儿所生活的孩子,由于与保育员之间没有亲情的纽带,因此他们往往没有安全感,很难形成稳定、健全的性格。
生活在这些机构里,孩子多数会被忽视,缺少依恋,很难学会控制冲动,待慢慢长大后,他们的人格会逐渐表现出极端和无法预料的暴力。
第二:良好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孩子的人格会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改变,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予足够多的照顾和关爱,他们就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大。
在良好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愿意接受约束,愿意服从规则,他们懂得自律,能在本能冲动和社会要求间达到平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孩子健康稳定的人格,帮助他们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对于父母而言,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可以用爱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讲了0-6岁孩子的认知焦虑及家长的养育要点。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因此家长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并适时加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处理焦虑。
其次,我们了解了0-6岁孩子不同的特点及家长的应对策略。每个阶段,孩子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因此,家长要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
最后,我们分析了孩子在不同成长环境中的表现。孤儿院、托儿所里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的能力,而在良好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