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四五月的天正是吃桑葚的时节,现今已进入六月是该吃杏子的时节了。对桌大哥说起他知道后山有一大片桑子,那里天气凉,再过几天怕是也没有了。这一说勾起了大家的味蕾和抛开工作换换脑子的向往。一拍即合的三小只,马不停蹄的将手边的任务完成,终于赶在下班换装出发了。
出 发
出了单位看的还是常见的风景,虽有出门的雀跃,并不新奇,车里聊得还是工作中的各种故事,车行良久依然是工作中的琐琐碎碎,多叔突然发觉说了句:出来了不说工作。大家哈哈大笑,车外已是另一番景象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整副画面只剩两种颜色,戈壁滩的土黄色和天空的蓝白色,我们在这苍茫天地间穿行,感受到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大气,又有着人类好生渺小的真实感,实在是工作中、办公室里所体验不到的通透心情,一呼一吸之间吐去不少烦恼。
中途遇到一个徒步的小姑娘,前后无车无人,苍茫天地间只她一个,快步行走着,犹然而生的佩服,勇气、毅力可嘉。行个注目礼便继续前行了。。。
翻过一个大陡坡,眼前的世界亮了,巨幅油画由两色变三色,土黄色的戈壁中间顽强的生长着一片连绵的绿洲,“沙漠绿洲”一般的神奇,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采 桑
钻行在树林中走了一段,忽然就看到成片的桑树藏在这密林深处,黑桑子、白桑子、粉桑子争奇斗艳的兀自绽放。有种丰收的喜悦乐的合不拢嘴,争相在桑树下找那最晶莹、甜美的桑子品尝,张监区想的比较周到带了个小筐子,真派上了大用场,桑子吃饱的我们不一会就把筐子装满了,藏在深闺人不知的桑树林,迫不及待的等着有缘人来采摘,只得轻轻的和它商量着:别掉。别掉。“大珠小珠落玉盘”听着桑子像下雨一样的往地下掉,砸在头上、身上却接不住,笑说干脆把嘴巴张开在树下接着,灵机一动把头顶的帽子当筐子,不一会儿也满了,“筐子不够帽子来凑”,有吃、有说、有笑、有聊,自然再没人想起远处工作中的不愉快,快乐的如此简单,真实。
想起李清照的诗实在是应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寻桑记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
不远处有了新发现—吐尔退维烽火台。唐时期遗址,遗址位置交河古城通往大河沿河谷的必经之地,该烽火台只剩北侧护墙,主体和墙基基本被破坏,现残高2米,厚60厘米,东侧残长3米,西侧与一段现代防风墙相连,护墙围夯筑而成,夯层较薄,约7-8厘米。这时文物碑背后的大概简介,如此不起眼的地方和场景竟然是中国西域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我又查看了网上的文献资料,发现遗址数据是在不断缩小的。看着那么单薄残破的烽火台遗址,想到有一天一阵风吹走最后一堆土,遗址也将不复存在,会不会像人的一生最终尘归尘、土归土,留不下一点痕迹。突然的伤感在发现旁边的建筑时有了新的想法。
烽火台约十米处,又是一处现代文明的展示,水电磨坊。我们父辈的父辈就是用着这样的智慧,将大自然的水引入修筑好的大坝,通过永动机产生动力进行磨面作业,并合理分流水源。虽已废弃不堪,但听着张监区的讲解依然能看到人类文明在落日余晖下闪闪发光。
文明与古迹的相遇,碰撞出现代文明的火花,文明是代代传承的,也许那一方夯筑而成的烽火台会随着时间化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捧沙土,但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是永世流传的,人类亦然,老子、孔子等伟人已逝,但留下的文化和信念却是后辈门受用不尽的。想想、想想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寻桑记回 程
一瞥之间,发现天地苍茫之间的震撼力,蓝的那么纯粹,动人心魄的大气之美,随手一拍尽是震撼大片,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水草丰盛,有的是辽阔壮丽的风景,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茫无际的天地间穿行着,大家都沉默了。
寻桑记天地岁月悠长,愿往后余生做个真诚、快乐、有用之人,遂不枉这一生的精彩。
寻桑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