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初见
一口“秃黄油”,此生了无憾

一口“秃黄油”,此生了无憾

作者: 赵小囡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20:13 被阅读0次

    “20多只螃蟹,要一只只蒸熟,

    把膏和黄全部剥离出来,再用猪油烩。

    你别以为就是炒蟹黄蟹膏这么简单,

    不能太碎,不能太整,

    不能太腻,但是也不能不腻。”

    这说的,就是苏州特产——秃黄油。

    秃黄油的声名鹊起不过十余年的光景。2013年大董餐厅的“秃黄油拌饭”,短时间内成为一道餐饮界羡慕的“卖疯了”的新菜品。

    2018年,陈晓卿的《风味人间》第一季又将它带进了大家的视线里。

    我始终觉得,秃黄油,是给了那些热爱大闸蟹的人,在吃不到鲜螃蟹时的一点念想。

    01

    是的,当我们在努力成为一名吃货的时候,沈宏非等美食家们,早把秃黄油做成了生意。价格不菲,让我等平民看得直乍舌。

    我最早知道秃黄油这东西,就是源于沈爷在“沈爷的宝贝”中开卖“秃黄油”。

    据说做一瓶秃黄油——几十只螃蟹,一一拆解,细细加工。这卖的不仅是食材钱,更重要的是工夫钱。

    所以沈宏非他们卖的是二合一:一瓶秃黄油,里面全是蟹黄蟹膏,不掺杂一丝蟹肉;两瓶“干贝蟹肉”,全是剔出的蟹肉,再加以优质干贝和少许红椒丝。也算是物尽其用,二者完美搭配,当时卖出近八百元的高价。

    这道菜怎么吃?估计我们都会无师自通地配一碗白米饭。舀一勺金黄的膏状体,再一搅,上面的米饭粒也跟着金黄起来,再一搅,整碗饭都染了色,成为一碗金黄灿灿的佳肴。有人肯定会说,这哪里是什么秃黄油啊,这就是胆固醇啊。不过一旦你开了口,瞬间饭碗就会空掉,包括碗底都会干干净净。我保证。

    02

    秃黄油的原产地在苏州和上海。“秃黄油”实际秃就是苏州话“忒”,特别纯粹的意思,纯粹的蟹膏和蟹黄。

    苏州有些菜,菜品极其雅致,名字却古怪的稀里糊涂,除了秃黄油,据说还有一道菜叫“耳光”,就是鱼嘴。估计我就算想出大天来,也猜不出这是什么东西。或许这些奇怪的名字都是厨师随口起的,文人雅士觉得有趣,就没有改正吧。

    据说最好的秃黄油,可以用筷子一挑就挑开,甚至筷子尖都能感觉到那种粉酥油润的感觉,油的质地已经均匀到了螃蟹中。

    这道菜没什么诀窍,食材好了,一切都好。要现拆现做,一定要用猪板油,大荤需要用大油来衬托。当地人说会有股子繁华的感觉。拆出来的螃蟹必须用纯膏和纯黄。公蟹的膏有股黏稠性,蟹黄有奇鲜,要炒得微碎,但是又不能碎成粉末。

    通俗点说就是要“黏腻”。

    黏和腻,这些平时不好的形容词放在秃黄油上面,却是非常恰当,好的秃黄油需要粘在饭上,有油汪汪的感觉。

    03

    据记载,这道菜在1949年之后的苏州也长期消失不见了。即使到了现在,秃黄油在苏州的厨师眼里,也是一道师傅菜——师傅心中有谱,却只是限于口耳相传,并没有记载下文字。

    这道菜的特征之一:贵重。《随园食单》《养小录》和《山家清供》这几本书是明清文人的常备书,尤其《养小录》,其中包括了许多私家菜的秘方:上品酱蟹、糟蟹、醉蟹、松壑蒸蟹和蟹螯,但是就没有秃黄油。《山家清供》里面有“蟹酿橙”这种精致的菜肴,也没有秃黄油。

    一直到苏州民国的一些食单,才偶尔能看到秃黄油出现了,在周劭先生的《黄昏小品》中找到唯一一处“秃黄油”痕迹。那是一篇历数民国苏州饮食的《令人难忘的苏菜》,记录了笔者当年在大闸蟹当令之时,到松鹤楼吃过的一道名为“蟹黄油”的菜,全用雄蟹的膏油制成,不知道用了多少只雄蟹,而从未在其他菜馆见到过。想来这“蟹黄油”应该就是“秃黄油”的又一个名字。

    上世纪80年代,陆文夫以小说《美食家》闻名,因而成为苏州菜的一个招牌人物。苏州名士、国画名家叶放的母亲姓毕,其家族在乾隆时期出过状元毕沅,他家中来了台湾亲戚,都邀请陆文夫点菜作陪。在得月楼的菜谱上,大家看到了“秃黄油”,但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斗胆一试。

    台湾美食家逯耀东曾二三十次到苏州,寻觅老苏州味道,但在他的美食著作《大肚能容》、《寒夜客来》中,也没有提到过秃黄油。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秃黄油这个东西一度在大陆失传了。

    2006年,叶放先生在古谱记载和民间仅存的大厨口授的基础上,用蟹黄蟹膏复原了秃黄油;2009年,沈宏非、叶放等老饕们在苏州举行“蟹事雅集”,以秃黄油配黄菊花饭,成就了现在的秃黄油拌饭。

    04

    蟹的食用自古以来就是富裕阶层的享乐,简单的清蒸之外,更多的是若干仪式和翻新的食法,名士阶层讲究的是“餐桌上不能见到蟹骨为尚品”。

    秃黄油已经丰腴到了极致,那么能够与它相配的,便只要一碗最简单的白饭,而且一定要是热米饭,用氤氲的热气催化蟹黄的香气,蟹油慢慢浸润米粒,幻化出一片金黄。

    如果讲究仪式感,还得拌“金饭”。根据宋代《山家清供》记载,做“金饭”首先要准备紫茎黄色的菊花,取一些泡汤煮饭,饭基本煮熟的时候,将事先用甘草汤加少许盐焯过的另一些菊花瓣,撒进去再焖煮。金饭配上秃黄油,怪不得有人给它起名叫“黄金饭”,这每一粒米上花的心思,简直比金子还珍贵。

    05

    不过,这种依靠浓厚的油脂密封住蟹膏和蟹黄的鲜美,进而成功的菜肴,即使在原产地,也并非一道常见菜。

    因此,当初在苏州和上海,只有在新鲜出奇的宴席上,才会在最后关头,亮出一满盆金光闪闪的秃黄油,再端上若干碗用黄菊花点缀的“菊花精饭”,成为不可能再翻越的高潮。

    后来在一些高档饭店如苏州的平江府、上海的成隆行、北京的大董饭店、香港的文华酒店都能吃到这款新菜。

    如今的秃黄油,倒是可以在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多个蟹粉小笼品牌店吃到了。

    Tips:

    这样一道精致到极致的菜,看得人不禁在想,什么人会有这样的奇巧和心思,花一整天时间来挑出一盘子蟹黄蟹膏?据著名美食家沈宏非考证,秃黄油是一道,青~楼~菜!(仿佛所有的黏腻都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什么是青楼菜?据说,“秃黄油”是一道古代苏州的青楼女子报答知音的美食。全部潜台词只有三句话:“恩客,我要讨好你,除了把大闸蟹做成秃黄油给你吃,我实在想不出其它方法来讨好你了!”这样近乎“蛮横”的做法,可能也只有挖心掏肺的执念才能想得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口“秃黄油”,此生了无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fl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