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和洪承畴都是明末时期的重要人物。这两个人都曾被崇祯皇帝倚为柱石,但在明清易代这个时期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袁崇焕一心忠于明朝,但被崇祯帝千刀万剐;洪承畴最后选择辅佐清朝,为清朝奉献了一生。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看,两个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有着杰出的才干,袁崇焕在辽东抵抗女真,洪承畴在陕西镇压农民起义。其次,两人都为国事尽心操劳。袁崇焕及时被革职,也想着复辽;洪承畴无论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是勤劳王事,直至去世前仍然是那样勤劳。按理说,袁崇焕是仇敌,应该无限贬低;洪承畴是功臣,应该无限夸奖。可是,乾隆帝却给出相反的评价。
在修明史时,乾隆帝给袁崇焕平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乾隆帝则把洪承畴放入了贰臣传,并极度贬低。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乾隆帝不了解历史真相。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学识较为渊博的皇帝,当然不可能。而且,他本人对洪承畴的才干和功劳都有过高度的评价。但是,乾隆帝是帝王心术最为高明的皇帝。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给出如此评价。
这时,清朝已经坐稳了江山,想的是如何让江山更加持久。在人心上,皇帝需要的是臣民们的忠诚,一种奴才式的忠诚、走狗式的忠诚。袁崇焕一生为明朝尽心尽力,毫无怨言;洪承畴却是有了动摇,弃暗投明。可是,这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一个大臣的中心有了动摇是绝不能容忍的。乾隆帝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大清千秋万代。乾隆帝的苦心是有收获的,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荣禄都是像袁崇焕一样忠心耿耿。但是,这终归是徒劳的,孙中山等人还是选择了洪承畴的道路。也许,这就是所有独裁者的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