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3·66)

《随园诗话》通注(3·66)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11-06 19:32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三·六六】

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文选》:“寡欲罕所缺理来情无存。”唐人:“廉岂活名具,高宜近物情。”陈后山《训子》云:“勉汝言须记,逢人善即师。”文文山《咏怀》云:“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又,宋人:“独有玉堂人不寐,六箴将晓献宸旒。”亦皆理语,何尝非诗家上乘?至乃“月窟”、“天根”等语,便令人闻而生厌矣。

理语,音lǐyǔ,释义是说理之言。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大雅》中理语造极精微,除是周公道得,汉以下无人能嗣其响。”

大雅,音dà yá,《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于缉熙敬止,音yú jī xī jìng zhǐ。原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这是歌颂周文王是在治理国家时,既光明磊落大胆行事,又谦虚谨慎有敬畏之心。其中,“于”是叹词,无意义;“缉熙”指的是光明,《诗》:“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毛传:“缉熙,光明也。”;“敬止”指的是心存敬畏,时刻警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是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诗歌中的一句。“不闻亦式”指的是在没有听到或没有得到建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采取正确的做法或行为;“不谏亦入”则是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即使没有得到劝告或反对,也能顺利地进入或实现目标。

《文选》,指《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19)》。

寡欲罕所缺,出自南北朝·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诗。原文:“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意思是,自己因久病而断绝了对于生活方面的追求。自己本来个人欲望就很少,所以现在并不觉得有什么不足。

理来情无存,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原文:“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意思是,孤苦的感受好不容易成为过去,但又担心会反复重来;当想起了道学玄理时,情感上的烦恼自然就不存在了。

陈后山,即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陈师道去世,年四十九。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宋史》评价其“少而好学苦志。于诸经尤邃《诗》《礼》,为文精深雅奥。”

勉汝言须记,逢人善即师。出自唐·杜荀鹤《送舍弟》。原文:我受羁栖惯,客情方细知。好看前路事,不比在家时。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旅中无废业,时作一篇诗。

杜荀鹤(约846—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其诗明白平易,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文文山,即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后在福州参与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又自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卫王赵昺继位后,拜少保,封信国公。后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疏,音shū,在此的意思是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在本条诗话中,“疏”,指自己的与皇帝的关系疏远是因为自己在许多事上性格耿直。

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出自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原文:两月缥囚里,一年忧患馀。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

玉堂,音yù táng,释义: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2、汉宫殿名。泛指宫殿。《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其南玉堂、璧门、大鸟之属。”司马贞索隐引《汉武故事》:“玉堂基与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永嘉元年春正月,帝崩于玉堂前殿。”3、官署名。《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绡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易简牓于厅额。”4、居所。明·李东阳《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5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颡也。”6、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颜师古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7、豪贵的宅第。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8、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刘逵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9、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诏,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颜师古注:“玉堂殿在未央宫。”王先谦补注引何焯曰:“汉时待诏于玉堂殿,唐时待诏于翰林院,至宋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

六箴,音liù zhēn,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唐李德裕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羣小,听朝简忽。德裕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唐皮日休《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史·吴充传》:“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赐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宋·王应麟《小学紺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余襄公靖,从政六箴。”

宸旒,音chén liú,意思为帝王之冠,借指帝王。唐·无名氏《梅妃传》:“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燕赏,陪从宸旒。”

上乘,音shàng chéng,释义:1、古以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唐·孔颖达疏:“兵车一辕而二马夹之,其外更有二骖,是为四马……盖以四马为上乘,两马为中乘。大事驾四,小事驾二,为等差故也。”2、上等马。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3、上品;上等,最好。清·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五:“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

月窟,音yuè kū。释义:1、传说月亮的归宿处。《汉武帝内传》:“仰上升绛庭,下游月窟阿。”2、泛指边远之地。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二:“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唐·李白《苏武》诗:“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3、月宫;月亮。宋·邵雍《秋怀》诗之三二:“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唐·卢肇《天河赋》:“光连月窟,何惭媚以怀珠;影照天津,岂愧浄而如练。”4、月窟在人体穴位、周易卦序中各有不同解释,未有共识。有称月窟在人体为泥丸宫,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而中医穴位则将丹田穴称月窟。

天根,音tiān gēn,释义: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尔雅·释天》:“天根,氐也。”郭璞 注:“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诗:“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穡。”2、自然之禀赋、根性。汉·贾谊《新书·等齐》:“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着于形容也。”明·唐顺之《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炼,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4、中医术语。天根指的是人体上的顶点,即大椎穴所在的部位。

附:宋·邵雍《观物吟·其一》诗。原文: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3·6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kt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