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让拖延症,拖住了你的高考备考
2019高考备考处于一轮复习阶段,在高考的备考过程中主要分为3个阶段的复习,一轮复习在高考备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对高中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高考一轮复习相较于其他阶段来说持续的时间较长,在备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知识学习,还会出现学习方法、心理焦虑、时间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拖延的现象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要面对的学习任务有很多,这些复习的内容中有相对简单的也有比较复杂的内容。有些学生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时面对很多学习任务时,总是倾向于先去做比较容易完成的学习内容,而把相对难的内容拖到最后才去完成,因此会出现比较难的任务经常完不成的问题,出现做事拖延的现象。拖延症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会遇到,关键要看其对工作和学习造成的影响程度。对于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拖延症无疑会影响复习的效率。
拖延症会给高考备考带来什么影响?
对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首先会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一种比较常见的拖延现象是遇到复杂任务时采取回避的态度,为了躲避较难的事情而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其实有些简单的事情没必要去做,只是给自己的拖延找了一个“理所应当”的理由,从而减轻自身的愧疚感,这种做事的方式会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尤其备考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比如高中阶段的古文背诵,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在语文早读的安排中,把背诵作为最后一项去完成的内容,就会出现没有足够时间去背诵任务的现象。
其次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因为做事拖延,把比较难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不去主动跳出原有的舒适区,就会影响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面对比较难的解答题,而出现“先把相对简单的解答题都练熟了再做难题”“这些题对我来说太难了,还没有到做这些难题的时候”等心理,不断给自己找借口,出现做事拖延的问题,就会影响学习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对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形成做事拖延的习惯。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拖延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就会养成做事拖延的习惯。不仅对高考备考的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在解决问题时形成拖延的惯性思维,陷入拖延的循环怪圈,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效果。
如何应对拖延症的问题?
在寻找拖延现象的解决策略时,先要找到拖延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做事拖延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或者自身的惰性,其实拖延问题的存在不是简单的时间管理问题,还与认知、情绪、心理、注意力等因素有关,拖延症的应对方法也应该从这些因素来考虑。
制定合理的目标。
出现拖延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因为害怕没有达到标准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就用拖延的方式来回避问题,不敢采取行动。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可以降低一些标准,让自身的能力与任务之间相匹配,减少对问题的回避。有些事情则是缺少正确的难度判断,高估了问题的难度,其实真正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因此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不妨大胆地去尝试。
需要心理的调节。
在遇到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些人会用“现在还不是做这件事的最佳时期”“等一切准备都做好了再下手”“太累了,等到有充分的时间了再去做”等来给自己找借口。遇到行为和意愿之间的矛盾,出现“我想做好这件事,但是我又不想做这件事”的矛盾心理。这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选择和思考:我想做好这件事情但是没时间,我为什么没有时间,因为我自身存在做事拖延的问题,如果选择做这件事情可以得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答,从而逐渐克服拖延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