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上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阅读和习作要素都指向详略得当。
最近在学习大单元教学的教法,由于对这个概念理解甚少,实施的过程中,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老师教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
第一个任务有三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谈话,让学生回忆并在小组里交流哪个传统节日的什么风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二个版块,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了解古诗中的节日和风俗。
第三个版块,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风俗的文章。
第二个任务,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了解名家笔下的风俗,分析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第三个任务,再次写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并且进行评价。在班级出版民风民俗作品集。
我花了两课时时间,和学生交流家乡有哪些风俗。这个时间,花得有点多。
原本计划简单交流过后就进入课文学习,可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家乡有哪些风俗。
的确,一来现在的年味或者说节日的仪式感越来越淡,很多人都感觉不到了。二来小孩子对“风俗”二字的理解不够,以为一定是元宵灯会这种盛大的活动才是风俗,认为“小风俗”不算风俗,故而觉得家乡没有什么风俗。因此,让他们交流家乡的风俗,他们都面面相觑,难以开口。
我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引入,让他们知道,过年之前扫房子、备年货、发压岁钱、吃团年饭等等都是风俗。这一说,大家就来兴致了,足足讨论了两节课。
为了后面习作有话可写,我给足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希望会有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