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新型冠状病毒而被迫在家休养生息的大多数人都过上了难得的清闲日子,而这对于感染的患者、医护人员、专业教授来说,每天几乎是昏天黑地的忙绿和疲惫。这让我想起了大二在校时候,因为发烧却不愿意去医院的我的朋友大豆,差点昏在教室里被我拉着去医院的一些小事。
记得汪大豆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我连陪着四天到医院打点滴。
一楼打点滴的地方下班后,我们会去二楼住院部的走廊里打点滴。
二楼的住院部住着很多看起来身体有些缺陷的老人
他们看起来虚弱、无力、眼神空洞、生活机械化的进行;每到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大叔会推着车子走过来,连着三天都是连油水都没有的白面条。
但他们只有在这个时候脸上和肢体会出现一点点的变化,很多人匆忙的围到送餐的车子旁边,领取一碗面条,随便找一个地方不发出声音的吃完。
有一天临近旁晚,外面的雨声越来越大,一个看起来很精神的年轻人带着一个有些瘸的老人走过来;
老人左手拿着一个有些破旧的袋子,里面是一个塑料盆;右手提着一个农用化肥的那种黄色口袋,满满当当的估计是一些衣物和用品。
正在护士站付钱的男人,付完钱之后没有说一句话,转身就离开了,老人呆呆的看着眼神有些不舍。
护士告诉老人他住在五号床,老人一瘸一拐的走向那个病房,背影看起来让人觉得对生活没有了一丝的余力可以对抗。
我猜想他们可能是父子关系,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来这里,或者说,我不知道这个二楼住院部的人为什么都住在这里;像在等待死亡这样一个结果,且每个人都准备好了的样子,让人觉得悲凉。
我一直觉得平静应该是人在大部分的时间的情绪,但在这里每天会发生生死,伴随着悲痛和欢笑,以及焦虑;这里的情绪不随着你调控。它随着你陪伴之人的生命脚步而丈量。
说实话,医院是个让人立马能放下很多执念的地方。
它不用跟你苦口婆心的讲过多的道理,也不用大费周章的让你明白什么;但当你一旦开始思考人生在世的瞬间,释怀就写在了心里。
那种感觉就是人世间不过生死离别之无常是终极归处,好像怎么活都无法阻止我们终将失去,所以不如把自己的格局打开,短暂的人生里真的别有那么多的悲伤。
我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生活的艰难和备受金钱折磨的焦虑以及爱而不得的不安,我总是站出来以轻松的口吻劝解他们,我告诉他们试着放下眼前的一些困扰使你压抑的事情,这些在你明早醒来都不在重要,你现在睡个好觉有个好梦,才是对焦虑最好的抗击。
他们总是调侃我说,你还挺看的开的啊!
我总是发一段哈哈哈来搪塞,眼底藏不住的黯然。
谁不是在最好的年纪里深夜焦虑的翻来覆去,可是这世界的本质有时候也很简单,它是父母最初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心愿:健康快乐!
晚安 愿长夜无梦!
愿日日平安!
愿知足长乐!

网友评论